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检验早期集束化复苏(Early Bundle Resuscitation,EBR)方案能否改善产科大出血患者的预后,以及其对大出血导致的器官损伤的发生率、子宫切除率以及血制品用量的影响。方法1、EBR方案的形成:本研究采用的EBR方案为大连市中心医院和大连市妇幼保健院高危孕产妇救治团队根据国内外相关指南及多年来的救治经验总结制定,并经大连市产科和重症医学专家共同研讨,制作出统一的培训幻灯。产科大出血EBR方案的核心内容包括:大量输注血制品策略(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早期限制性液体复苏、允许性低血压、早期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早期补钙、早期应用氨甲环酸、早期高质量心肺复苏及高级生命支持。2、本研究的参与单位及EBR方案的多中心培训:本研究参与的医院有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大连医院、大连辽渔医院、大连市普兰店区中心医院、瓦房店市妇婴医院、大连庄河市妇幼保健院、庄河市中心医院及大连市金州区第一人民医院共11个单位。在2018年7月-9月期间,我们通过举办多中心培训会及到各分中心现场培训等多种形式来进行EBR方案的培训。3、病例搜集与分组: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搜集2018年10月到2019年10月培训后的各中心的产科大出血病例作为EBR组。同时搜集2016年1月到2018年6月的产科大出血病例作为培训前对照组。纳入标准为:出血量≥1000ml或出现失血性休克的患者。排除标准:临床数据不全影响结果分析的患者。4、临床资料搜集:搜集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的变化、血压等生命体征、出血量、各种血制品的使用量、急性肾损伤(Aute Kidney Injure,AKI)和缺氧缺血性脑病的发生情况、子宫切除率及病死率等指标。5、统计:采用SPSS 26.0统计软件分析。定量资料进行正态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进行秩和检验。定性资料用率表示,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6例患者,其中EBR组45例,培训前对照组71例。EBR组的复苏输液总量明显少于培训前对照组[3500(1730~34400)m L vs 3000(800~7450)m L,p<0.05]。EBR组凝血功能纠正时间明显少于培训前对照组[5.3(1.7~22.6)小时vs 7.4(2.3~32.7)小时,p<0.05]。两组患者在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及血小板各种血制品的使用量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对出血量大于4000m L的亚组分析发现:EBR亚组的血制品总使用量明显少于培训前对照亚组[5990(3020~8820)m L vs 8250(5306~22880)m L,p<0.05];EBR亚组的红细胞使用量明显少于培训前对照亚组[18(10~29)u vs 24(16~60)u,p<0.05];两亚组在FFP、PLT及冷沉淀的使用量上无显著差异(p>0.05)。EBR组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培训前对照组(4.5%vs 19.4%,p<0.05)。EBR组患者的神经系统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培训前对照组(2.3%vs 12.2%,p<0.05)。两组患者的子宫切除率及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EBR方案可以提高产科大出血MTP的实施质量,从而更快地纠正患者的凝血功能;在出血量非常大(>4000ml)时,可减少红细胞的使用量。2、与产科大出血的常规MTP相比,EBR方案虽然不能进一步降低病死率,但可减少产科大出血患者的AKI及神经系统损伤的发生率,从而改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