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在氧—糖剥夺诱导的RGC-5程序性坏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eceptor Interacting Protein3,RIP3)在氧-糖剥夺后(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 OGD)视网膜节细胞(Retinal gonglion cell-5,RGC-5)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探讨RIP3在视网膜节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下游机制。方法:(1)从液氮罐中取出RGC-5,进行细胞复苏、传代。待细胞长到铺满约80%后,选取第3-8代细胞为实验细胞;(2)将传代好的细胞进行实验分组并标记,将各组细胞放入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至细胞铺满约80%,然后正常组不处理,其他各组用DMEM无糖培养基替换DMEM高糖培养基后将两组细胞放入密闭容器中并用95%N2和5%CO2混合气充满密闭容器进行OGD处理,8小时后取出细胞并用DMEM高糖培养基替换DMEM无糖培养基,将细胞放入37℃,5%CO2培养箱中恢复至相应时间;(3)通过PI染色和Annexin V/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检测探讨OGD处理8小时的RGC-5的坏死中是否有程序性坏死;(4)OGD处理8小时后恢复至相应的时间点后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分析RIP3的表达量;(5)加入吗啉寡核苷酸制备RIP3基因敲低的RGC-5(RIP3i-RGC-5),通过AnnexinV/PI双染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以及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含量检测探索RIP3在OGD诱导的RGC-5细胞程序性坏死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及其下游机制。结果:(1)OGD处理后,PI染色发现坏死细胞增多,Annexin V/PI双染色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出氧-糖剥夺8小时恢复6小时后部分细胞出现坏死,而预先用10μmol/L Nec-1(程序性坏死的特异性抑制剂)孵育24小时后坏死明显减少;(2)OGD处理8小时恢复至相应时间,Western blot显示RIP3表达较正常对照组为强;(3)Annexin V/PI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RIP3i-RGC-5经OGD处理后坏死细胞数量较正常模型组明显减少;(4)MDA含量检测结果显示:OGD处理后正常模型组及RIP3i-RGC-5组的MDA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高,但RIP3i-RGC-5组的MDA含量较正常模型组明显降低。结论:OGD处理后RGC-5存在程序性坏死,且RIP3通过氧化应激参与介导了RGC-5的程序性坏死。图8幅,参考文献49篇。
其他文献
介绍了针铁矿法从赫章氧化锌烟尘浸出液中除氟、氯的试验结果。小型试验和扩大试验结果表明,用针铁矿法可制得氟、氯质量浓度均小于60mg/L的溶液,该溶液符合生产电解锌的要求。
在长期开发建设中,特别是随着环境保护意识不断增强,有关国家都非常重视表土剥离及其再利用,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方法手段和体制制度。国外的表土剥离常见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各
为探讨奇异变形杆菌(PM)螺纹迁徙生长现象产生的原因。通过对细菌波动培养的接种时间、湿度、接种手法、培养时平板放置、外加磁场和酸碱度等因素的改变,观察PM螺纹迁徙生长
长白山松仁,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价值极高。但一直以来开发利用仅限于榨油,这极大的浪费了松仁丰富的蛋白资源,因此对松仁进行精深加工,分离提
绿豆(Vigna radiata L.)籽粒营养丰富,在我国有近千年的栽培与食用历史。豆类籽粒发芽后,不仅保存了原有的营养成分,而且籽粒中抗营养因子及胀气因子降解,通过对发芽过程的调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老年人群最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95%为散发,提示AD因素的多样性,并进而导致其发病机制的复杂及治疗的困难。AD亦称老年痴呆
猕猴桃在陕西关中秦岭北麓广泛种植,产量巨大,但存在产品季节性明显、难以长期贮存的难题。猕猴桃酒既能够解决这些难题,又能够满足当前国家和人民对于发酵酒的要求。目前猕
三维角联锁织物是一种具有优良力学性能的周期性结构,其在航空、航天、船舶、建筑和兵器工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本文的研究对象是经向增强三维角联锁织物,采用实验测试和
随着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于物质、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近年来,全国许多大城市频繁举办大型文体活动,虽然大型文体活动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城市的发展,但是所产生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增长迅速,先进的工艺流程及技术革新不断涌现,但劳动力资源短缺的状况也日益严峻。由此,建筑用无气喷涂设备逐渐为中国市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