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不仅是对人类的挑战,更是对教育的挑战。课程对于教育而言,不仅是教育的重要的载体,更是人才成长不可或缺的养料。大学本科课程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领域,备受国家、社会、高校及个人的关注。但当前我国大学本科课程长期存在难以克服的问题,且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缺乏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本研究有利于大学本科课程改革理论的创新、从混沌理论视角对大学本科课程现状进行分析以及运用混沌理论指导大学本科课程的改革实践。1975年,李天岩和导师约克首次定义了混沌的数学表达,阐明了确定性方程式是如何产生不可预测的结果,并将这种不可预测性定义为“混沌”。混沌理论应运而生。混沌理论解释了事物发展是随机的、无序与混乱的,并且朝着一种不确定的方向发展,具有整体性、复杂性、非线性性、创造性等特征。并且在后现代文化影响之下,混沌逐步演变成了一种新的文化隐喻,影响着人类的思考。混沌理论视域下的大学本科课程是一种由知识演变、科学发展、社会变迁、文化兴衰、经验增长交织而成的混沌体,它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孕育生命长成的沃土、传承与弘扬历史与文化的媒介,促使学生的品性养成与审美意识的提高。本研究以混沌理论作为大学本科课程的一种分析工具,在对相关文本进行分析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我国大学本科课程仍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价值取向重知识之“用”,轻生命之“生长”;课程的结构与内容重“科学知识”,轻“人文知识”;课程的教与学重“传承与接受”,轻“自主与创造”;课程的评价与管理重“分数与标准”,轻“反思与对话”。因此,基于混沌理论对大学本科课程进行重构。混沌理论的大学本科课程的新愿景是:在价值取向上,以生命为本建构课程;在结构与内容上,以文化整合建构课程;在教与学上,以“学”为主体构建课程;在管理与评价上,以促进生命与生长建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