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槟榔基碳材料的缺陷改性及电化学性能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ngguiyeah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质资源是地球上分布最为广泛的资源之一,却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一方面导致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因此,制备生物质衍生活性炭因结构可控性高,操作简便,转换效率高等优势而广受关注。本文制备了槟榔壳衍生碳基多孔材料,研究了制备工艺对电容性能的影响。以槟榔壳为前驱体,氢氧化钾为活化剂,在600-900℃活化热解制备出一系列的三维多孔活性炭,探究了活化温度对材料的多孔结构,表面的原子情况,和在6M的KOH电解液中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用氢氧化钾活化会产生大量K2CO3纳米颗粒,且当温度升高时,会进一步造孔,K2CO3能与C进一步反应,所制备的活性炭(BN)的比表面积由600℃的599.9 m~2/g逐渐增加到800℃的2005.9m~2/g,而温度再次升到900℃时,比表面积反而降低。其次在碱性电解液中,在1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量800℃时高达257.02 F/g。且发现随着温度的升高,质量比容量展现先升后降的趋势。采用氯化铵作为掺杂剂,对BN进行进一步的氮元素掺杂提升材料的超级电容器性能,一套工艺流程成功制备了氮掺杂三维多孔碳(BN-K-A)材料。该材料表现出高达2333 m~2/g的比表面积和丰富的三维管状多孔结构,其中氮元素含量为2.76%,BN-K-A在1 A/g电流密度下质量比电容高达348 F/g,与对比样BN-K(257F/g)相比提高了73.8%;即使处于大电流密度条件下,BN-K-A的质量比电容仍有252 F/g@20 A/g,表现出不俗的倍率性能,当使用BN-K-A组装扣式超级电容器(SC),测得SC质量比电容为77 F/g(1 A/g)且在10 A/g条件下经10000次长时间循环后,电容仅减少了3.63%,表明SC具有卓越和循环稳定性,也进一步说明BN-K-A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拥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远景。对槟榔壳先进行N、P掺杂提升材料的催化活性,后氢氧化钾活化造孔,生产出BN-NP2拥有C-N、C-P等多个活性位点的存在,该BN-NP2催化剂在0.1 M KOH的半波电位为0.81 V,极限电流密度为-5.38 m A/cm~2,活性和商业Pt/C(1.00V,0.83 V,-5.60 m A/cm~2)相差不大,并且当用作阴极材料组装成锌空电池时,有108m W/cm~2的功率密度。
其他文献
椭圆截面钢管混凝土构件兼备圆形截面良好的套箍约束作用和矩形截面灵活的主次轴刚度分布等特征优势,其光滑的流线外形也可避免构件在尖角处的应力集中现象、降低其在风场和水流中的流阻系数,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机场航站楼、大型桥墩、火车站等大型民生工程中。然而统计发现,目前我国处于正常服役阶段的钢管约束混凝土构件多数存在核心混凝土脱空缺陷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不规范的施工工艺、不合理的原材料性能或过于严苛的服
随着物联网及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使用能量收集技术代替电池为物联网设备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源引起广泛关注。能量收集的供电方式绿色环保且近乎永久,从而能够延长设备及物联网系统的寿命。其中,光能收集由于能量密度高被广泛应用,但传统的光能收集系统面积大、成本高,一些研究通过将光伏电池和电源模块集成在同一硅衬底上来节约面积、降低成本,但该技术仍存在输入功率范围小、输出电压不稳定和能量收集效率偏低等问题。针对片上
三硫化二锑(Sb2S3)是一种简单层状结构的直接带隙半导体,具有合适的禁带宽度(1.7 e V),相形成温度低,吸光系数高以及环境友好等特点,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发展前景的太阳电池材料。本文利用二硫化碳与正丁胺加成反应生成N-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接着再与三氧化二锑反应生成得锑-丁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配合物作为锑源和硫源,通过旋涂热解法制备Sb2S3薄膜,系统比较了前驱体溶液中溶剂、热解温度以及旋涂热解过
本文通过水热法在碳纳米管基体上制备了不同金属硫化物纳米复合材料,利用一系列表征手段对其材料进行表征,探索它们的组成、形貌以及其所能体现的不同的电化学行为,主要可归结于以下三个部分:1、引入碳纳米管为基体材料,通过控制溶液中镍钴等反应物的浓度配比来改变复合在碳纳米管上NiCo2S4的质量,采用两步水热法制备出CNTs/NiCo2S4纳米复合材料,进一步检测得出最优电化学性能下CNTs/NiCo2S4
锂硫电池被视为有希望的新一代储能系统之一。然而,可溶性多硫化锂(LiPSs)缓慢动力学反应使得其在电解液逐渐累积,进而诱发穿梭效应。可溶性LiPSs在锂硫电池内部的穿梭造成电池快速的容量衰减和较差的循环稳定性,阻碍了电池商业化应用。引入催化材料加速可溶性LiPSs的转化是克服穿梭效应的根本方法。金属酞菁,一类具有16中心18π电子芳香共轭体系的二维大环配合物,其独特的Metal-N4配位结构对可溶
无刷双馈电机(brushless doubly-fed machine,BDFM)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多功能新型感应电机。以往研究的磁场调制式无刷双馈电机,都是基于和调制,即等效极对数等于功率绕组极对数pp与控制绕组极对数pc之和,使得无刷双馈电机在工频条件下只能应用于低转速场合,转速的范围也受到限制。而差调制无刷双馈电机由于等效极对数为pp与pc之差,从而可以实现更低的等效极对数以及更高的自
基于模块化多电平换流器(modular multilevel converter,MMC)的高压直流(high voltage direct current,HVDC)电网为新能源的大规模输送和未来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之一。但目前针对MMC-HVDC电网直流短路故障的保护技术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在故障机理、综合影响因素分析和综合参数优化方面还需深入研究。本文主要针对MMC-HVDC电网中直流短路故障的
为了满足发展高能量密度和长循环寿命可充电电池的需求,锂硫电池由于其理论能量密度高、理论比容量高和成本低廉等特点而引起广泛关注,并被认为是下一代充电电池最有潜力的候选者之一。由于硫电极自身的绝缘性、反应动力学低、反应过程中产生巨大的体积膨胀和存在严重的多硫离子穿梭效应等问题,限制了锂硫电池的商业化发展。极性过渡金属硒化物对多硫离子具有较强的化学吸附和催化转化能力,对抑制锂硫电池穿梭效应具有显著的优势
随着城市日益发展,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一方面受到地质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也会造成一系列的环境地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问题。因此,在大规模开发城市地下空间之前,必须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的地质适宜性开展评价分析,为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提供决策依据。滨湖新区是合肥市未来重点的发展区域之一,对于地下空间开发需求旺盛。因此,本文针对合肥市滨湖新区,利用隐式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建立研究区三维地质模型;通过分析区内城市
为了“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发展核电产业是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需要,也是优化我国能源结构、缓解环境污染和保证能源安全的需要。AP1000核电厂采用非能动理念设计,具有较高的安全性。近年来,地震频发,核电厂遭遇强震极易产生破坏,然而对核电厂抗震性能的研究还不完整,屏蔽厂房作为保护核电厂安全的重要建筑,对其在地震作用下能否保护核电系统安全的性能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此外,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