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同质的农村家族小说——中国《白鹿原》与越南《群鬼斗》的比较研究

来源 :东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zhi_1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高速的发展,人们陷入物质、金钱的包围圈,被欲望和现代生活的奢侈所惑乱,而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却即将面对着衰败与破灭的危机。在这种共同的背景下,中越两国作家随着时代的发展自觉挖掘、适应社会发展的题材,并把对传统文化价值、人的欲望等的思考,反映到作品中去。 20世纪90年代初,在中越两国文坛上出现了两部带着独特新质的长篇小说《白鹿原》与《群鬼斗》,都以农村家族为切入点,在某些方面显出惊人的相似之处:内容上,以独特的现实手法反映生活实质,写宗法制家族间争权夺利的争斗、个人之间的矛盾二者的紧密交织,写人的生命的思考以及人性问题;艺术方面,两部作品都涉及到民族传统,丰富的民俗文化。此外,两部作品又有相异的地方:中国作家陈忠实在《白鹿原》中,深入地揭示民族历史的真实,歌颂家族的伦理、“仁义道德”的人格理想。而在《群鬼斗》作品中越南作家阮克长大胆地直面越南改革开放带给农村的冲击,特别在家族、农民的问题上,恶毒、丑陋与愚昧、幼稚都联结在一起。 由此,笔者认为《白鹿原》与《群鬼斗》两部作品在任何时代都在各自小说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与价值。本文以比较阐释为主要方法,通过两部作品的初步比较,分析了儒家文化的道德,剖析人物性格特点与生存状态,探讨真实人生。
其他文献
本文试图对诗人阿垅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同时结合着诗人自己精辟的诗歌理论,从阿垅的白话诗歌所独有的意象建构方面出发,对阿垅的诗歌创作进行一次系统的重新
童话作为一门古老的文学门类,千百年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一直拥有永恒魅力。成长母题一直以来都是童话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以童话为依托,运用心理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相关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其语言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而且及具哲理性和概括性,能够客观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口语和一般词汇的词义引申情况。  本
1927年1月18日鲁迅到达广州,1927年9月28日离开,他在广州呆了八个多月时间。这段时间在鲁迅的生涯中很短暂,却极其重要。在广州期间,鲁迅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冲击,他用“轰毁”来形
针对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直流锅炉水冷壁的结构特点,将水冷壁划分为由压力节点和管组构成的汽水网络系统.根据质量守恒、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建立了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直流锅
期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