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词义引申研究

来源 :北方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guangli15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是中国最早的语录体散文著作。其语言具有浓郁的口语色彩,而且及具哲理性和概括性,能够客观的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口语和一般词汇的词义引申情况。  本文对《论语》中不重复的1038个词在文中的词义进行分析统计,着重分析在文中所用义项与本义不同的646个词。通过分析词的古文字形体,参考《说文解字》和早期古代文献,判定词的本义。再由本义出发,根据《字汇》、《康熙字典》、《汉语大字典》等资料,对《论语》中使用频率较高,且词义较为丰富的16个词进行了词义引申线索分析。文章在对重点词语词义引申分析的基础上,对词汇整体词义引申的方式也做了详细归纳,研究发现《论语》中词义引申方式多种多样,体系较为完整。词义引申方式总体上分为两大类:相似引申和相关引申。相似引申分为:形貌相似、位置相似、方式状态相似、性质相似、地位相似、功能作用相似、感受相似。相关引申分为:借表事物的词表示相关事物、借表事物的词代有关动作行为、借表示具有某种性质特征的事物的词代某种性质特征、借表示动作行为的词代有关的人、事、物的特征、借形容事物性质的词代具有某种性质特点的人、事或与之有关的动作行为。另外,文章把相似引申和相关引申中符合逻辑的特殊引申概括出来,称为理性引申。理性分为因果引申、正反引申、施受引申、时空引申、动静引申等。
其他文献
《文学》是中国现代期刊史上一份重要的“纯文学”刊物。在1930年代“围剿”与“反围剿”的激烈斗争中,它因争夺话语权力,开创“公共空间”而获得历史上的价值。然而学术界对《
2000年以来,陈应松连续发表的一系列以神农架为背景的小说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的关注。神农架系列小说将神农架山区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当下的社会现实结合在一起,主要描写的
本文试图对诗人阿垅诗歌中的意象进行一次系统的分析和整理,同时结合着诗人自己精辟的诗歌理论,从阿垅的白话诗歌所独有的意象建构方面出发,对阿垅的诗歌创作进行一次系统的重新
童话作为一门古老的文学门类,千百年来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一直拥有永恒魅力。成长母题一直以来都是童话研究的重要话题。本文主要以童话为依托,运用心理学、人类学等领域的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