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乡村富户社会心态探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r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赵宋王朝建立以来,随着各种新政策的实施以及经济的发展,各种力量在分化组合,社会的发展为乡村富户的成长提供了条件。土地兼并盛行、人口增加和商业发达是宋代经济发展的三个基本趋势,这些趋势加剧了乡村财富的日益集中,乡村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在这样的背景下,乡村富户的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在社会心态上的变化则更加突出,产生了许多新趋向。他们的逐利意识、求贵意识、个体取向逐渐增强,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情感走向理性。本文分为两大部分进行探讨。第一部分:对宋代乡村富户进行界定。乡村富户与富豪不同,乡村富户主要靠努力经营致富,富豪凭借权势发家。乡村富户与富民也有所区别,乡村富户以“五等户”中的第一、二等户为主。他们的身份属于“民户”,具有大量兼并土地和以经营土地为生等方面的特征。第二部分:着重论述宋代乡村富户的社会心态。逐利轻义、求贵、积极淑世是宋代乡村富户的典型社会心态,这几种心态带有明显的矛盾性和地域性。但乡村富户们积极淑世的社会心态使他们在经济上担负了较大的责任,在参与赈灾救济、维持农村经济稳定中起了重要作用。另外,他们社会心态上的南北差别,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发展,也对后世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代乡村富户的社会心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各种社会心态相互交织,正是在各种社会心态的暗合与冲突中,乡村富户对社会的作用日渐突出。
其他文献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的自然或人文实体的专有名称,一种特殊的“符号”。由于地名具有很强的稳定以及可感知性,地名及其对应的地域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本文以
学位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勇士,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的著名理论家,戴季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不仅关心政治,而且关怀教育,伴随着一系列
学位
本文依据历史资料“樊山公牍”,考察了清末地方诉讼与审理、司法监督的运行情况,讨论了地方官府衙门中重要组成人员书、役、幕、随的司法参与和危害,以及民间司法参与者讼师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