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季陶教育思想研究

来源 :首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zjfa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辛亥革命时期的勇士,五四时期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者,孙中山逝世之后国民党的著名理论家,戴季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他不仅关心政治,而且关怀教育,伴随着一系列教育实践的完成,戴季陶的教育思想在中年时也初步形成体系。本文试图通过六大部分,全面展现戴季陶丰富的教育思想,以便人们更客观的了解这一历史人物。第一章,论述戴季陶教育思想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戴季陶从小接受的儒道思想的影响,认为教育当以礼制为基础;另一方面是中青年时期,戴季陶对近代中国积贫积弱的原因进行反思,认为教育衰弱是国家衰败的根本原因。因此主张摆脱封建教育的模式,认同务实的教育观。第二章,阐述戴季陶奉行的教育方针。这其中包括以三民主义为国家教育方针的教育性质,不分性别、年龄、职业的强迫教育手段和为民众谋利益,为民族求独立的教育目的。第三章,按时间顺序,论述戴季陶教育思想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辛亥革命时期,即戴季陶青年时代,其崇尚革命,对封建教育产生质疑;第二阶段,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戴季陶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关注平民教育;第三阶段,大革命时期,戴季陶跟随蒋介石,在教学中穿插党化主义的思想,重视学术的同时,强调思想的统一。第四、五章,论述戴季陶教育思想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及专门教育。第四章论述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又包括中小学、大学、师范教育等。社会教育涵盖了戴季陶对社会教育受众的理解及对国民体育的看法。第五章论述专门教育,包括妇女教育、农林教育、军事教育、边疆教育、华侨教育等。结语部分,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评价戴季陶的教育思想。进步性表现在戴季陶能够根据时代的变化发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教育主张,如提倡妇女教育,平民教育,及执掌中山大学时,将大学的学术性放在首位;他还能关注被世人忽视的教育领域,如农林教育、边疆教育等;他还主张为教育投资。局限性体现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戴季陶头脑中根深蒂固;对妇女价值的看法比较传统;党化主义穿插在其教育思想中,不利于教育的自由发展。
其他文献
自元朝开凿会通河以后,山东西部成为漕运的关键地区,商业城市临清、济宁及一些小市镇兴起,商品经济非常繁荣。 但运河对沿岸农村地区则有两方面的影响。一则促进了沿岸农
2006年4~7月,西北大学考古专业对淳化县枣树沟脑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考古发掘工作。这是历年来对该地进行的首次主动发掘,为关中西部和古“豳”地东缘地带先周时期遗存研究提供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的自然或人文实体的专有名称,一种特殊的“符号”。由于地名具有很强的稳定以及可感知性,地名及其对应的地域景观蕴含着丰富的历史记忆。本文以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