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等离子体调控难加工金属材料切削界面特性机理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Kar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各类高强度、高硬度、高塑性的金属材料,在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应用广泛,且应用中对加工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但这些金属材料的切削加工性能较差,属于典型的难加工材料。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通过改善切削区冷却润滑环境,可有效降低切削力,提高刀具寿命和表面质量。但现有研究中,冷等离子体射流对切削界面浸润性的调控效率较低;另外,目前尚未揭示冷等离子体射流对切削区刀-工材料的作用机理,导致难以确定应用于辅助加工时工件材料、切削用量的适用范围,影响了冷等离子体射流辅助加工的推广与应用;同时冷等离子体射流与不同冷却介质耦合时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尚未可知。针对上述问题,在分析大气压冷等离子体射流产生原理及方法的基础上,研制了可对金属材料表面高效、低损伤亲水性改性的新型冷等离子体射流;通过对多种金属材料开展亲水性改性试验、冷却试验、拉伸试验、单颗粒划痕试验,揭示了射流对切削界面冷却特性和断裂力学特性的作用机理及影响规律;开展了冷等离子体射流、微量润滑(Minimum Quantity Lubrication,MQL)冷却介质复合作用下微细切削TC4钛合金、Inconel 718镍基高温合金、纯铁等难加工金属材料的试验研究。论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为快速提高切削区金属表面的浸润性,提出采用鼓泡器润湿工作气体,将被润湿的含水气体和干燥气体混合,研制了改性效率高、均匀、稳定的大气压裸电极放电混水氮冷等离子体射流。研究发现,在工作气体中混入水,可有效提高冷等离子体射流对金属表面的亲水性改性效率。工作气体含水量为0.045%时,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可在10 s内实现对多种金属表面的超亲水改性,所需时间相比未混水的纯氮冷等离子体射流缩短90%以上,且对表面结构无明显损伤,可作用于切削区快速提高金属表面浸润性。(2)为研究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对切削区冷却环境的作用机理,采用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处理TC4钛合金、纯铁等金属材料,研究了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对表面浸润性、表面形貌、化学成分、冷却效率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化学成分,提高表面能,将表面快速改性至超亲水。改性所得超亲水表面放置在空气中时,可在6h内逐渐恢复至原有润湿性;放置在水中时,超亲水性可长久保持。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的亲水性改性作用可促进冷却介质浸润切削区,从而大幅提高高温下金属表面冷却介质的冷却效率,改善切削区冷却环境。(3)为研究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对切削界面断裂力学特性的作用机理和影响规律,分别在空气、氮气、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气氛下对多种金属材料开展了拉伸试验及单颗粒划痕试验。结果表明,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可在密排六方晶格的TC4钛合金表面生成厚度为1 μm~2 μm的变质层。变质层内有较多位错缠结、位错胞、亚晶粒等亚结构,位错运动会受到亚结构阻碍,导致裂纹更易在变质层内形核,从而降低材料的表面塑性及断裂韧性。对于0.1 mm厚的TC4钛合金、纯钛样片,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下材料的断后伸长率显著降低,样片在射流处理区域发生断裂。随着样片厚度的增加,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对材料拉伸过程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另外,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可促进TC4钛合金单颗粒划痕过程中材料表面的脆性断裂,所得划痕表面裂纹相比普通划痕明显更多。但对于晶格类型为体心立方晶格或面心立方晶格的纯铁、Incone1718镍基高温合金等材料,经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处理后,未在材料表面观测到明显的变质层。因此,在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作用下,材料表面塑性及断裂韧性变化不大,拉伸样片在标距内随机位置断裂,单颗粒划痕所得表面形貌与普通划痕相比无明显差别。(4)为研究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对难加工金属材料微细、精密加工过程的作用效果,在空气、氮气、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MQL冷却介质、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MQL冷却介质等不同冷却润滑环境下,对TC4钛合金、Inconel718镍基高温合金、纯铁等材料开展微铣削试验,研究了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对切削力、表面质量及刀具磨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可有效调控难加工金属材料的微细、精密加工过程。对于TC4钛合金,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通过降低材料表面塑性、断裂韧性,可显著降低切削力,减轻表面刀痕,提高表面质量。随着切深增加,仅采用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对TC4钛合金切削过程的作用效果逐渐减弱;但当切削区存在MQL冷却介质时,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的亲水性改性效果可促进冷却介质浸润切削区,从而有效提高表面质量,缓解刀具磨损。当切深为30 μm时,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MQL辅助微铣削所得表面粗糙度Ra相比干式微铣削、MQL辅助微铣削可分别降低约50.3%和30.2%;相比干式微铣削,刀具的有效切削距离可延长5倍以上。对于Incone1718镍基高温合金及纯铁,由于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对材料力学性能无明显影响,仅使用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对微铣削过程的作用效果较为有限。但混水冷等离子体射流可促进MQL冷却介质浸润切削区域,其复合作用仍可改善材料切削加工性能,降低切削力,所得表面质量相比干式微铣削及MQL辅助微铣削均有明显提升,刀具的有效切削距离可延长2倍以上。
其他文献
在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背景下,我国港口、海岸与海洋工程迎来了巨大发展。随着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和利用以及近海风机、海洋平台等海工构筑物的建造,海床稳定是确保施工安全和保障海洋工程长期服役的必要前提,海床稳定性评价方法逐渐成为岩土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在海床稳定性评估过程中会涉及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如沉积物参数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外部荷载的随机性,而传统的确定性分析方法无法对这些不确定性进行定量表征。
全球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加快了国际资本的开放性和流动性,对外直接投资(OFDI)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配置资本的重要手段。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全球设立境外企业4.3万家,投资范围覆盖全球80%以上的国家或地区,OFDI规模(流量)从2007年的265.1亿美元增长至1430.4亿美元,年均增长速度高达16.6%。与此同时,全球经济也处在深度调整之中,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多项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复苏,
高纬度沿海地区的冬季气温较低,沿岸表层海水与大气之间的温差相对较大,由于潮汐的周期性运动,近海桥梁的钢筋混凝土(Reinforced concrete,以下简称RC)桥墩长期遭受海水冻融循环作用的影响。结合现有的研究可知,混凝土材料在高盐环境下耐久性能和力学性能会显著地降低。混凝土材料耐久性能的降低会缩短桥梁的寿命,混凝土材料力学性能的降低会影响桥梁的抗震性能。目前为止,针对混凝土材料在海水冻融循
近年来,安全博弈模型已经广泛应用于城市基础设施、野生动植物保护以及网络安全等领域。安保部门的最优决策可通过求解博弈模型的均衡解得到。然而,复杂的现实生活场景往往需要建立为不同形式的安全博弈模型,从而求解不同形式的均衡解。为了研究不同场景安全博弈中的均衡解,使其适用于解决更多现实场景中的安保部门资源分配问题,具体地,本文做了如下工作:(1)研究了单防御者vs单攻击者安全博弈场景中的强斯塔克尔伯格均衡
不规则任务指分解、映射以及运行过程中,在数据分割、流程控制、内存访问等方面表现出不规则性质的任务。不规则任务在并行平台上执行时,会引发控制流程分歧、负载不均衡、数据访问局部性差等问题,导致系统资源利用率下降。为了追求高性能和低成本,大量不规则任务需要在CPU-GPU异构平台上运行。因此研究不规则任务在CPU-GPU平台上的实现及优化,有着现实意义和价值。本文研究了动态计算量和数据划分不均匀类型的不
磷酸二氢钾(KDP)晶体凭借其优异的电光特性及非线性光学性能,成为能源和国防等领域高端装备中的关键光学材料,其作用和地位无可替代。然而,KDP晶体具有易潮解、脆性大、硬度低、强各向异性等一系列难加工特性,给其超精密加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而传统机械加工存在的亚表面损伤,严重制约了其激光损伤阈值这一关键使役性能指标的提升。探索KDP晶体的近无损伤超精密加工新技术,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而作
人脸特征点检测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关键问题,其旨在自动地定位一系列具有特定语义的面部特征点。高效准确的人脸特征点检测是执行人脸识别、三维面部重建、情绪感知、头部姿态估计等多种人脸分析任务的前提。近年来,人脸特征点检测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级联回归凭借出众的精度与速度成为目前人脸特征点检测性能最好的方法之一。大量提出的方法对于约束条件下采集的正脸图像表现出优异的性能。然而在实际
近十年来,随着虚拟试衣,个性化服装定制,身体健康监控系统等应用需求的快速增长,简单、高效的三维人体数字化表示技术受到科研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基于大型激光扫描仪的三维人体重建技术为三维人体数字化表示提供了有力的数据保障,方兴未艾的机器学习技术特别是深度学习技术则为三维人体数字化表示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算法工具。大致来说,三维人体数字化表示涉及以下内容的研究与应用:数据预处理、人体形状表示空间以及高
在高速无粘可压缩流动中,广泛存在着一种十分重要的物理现象——激波。当气流跨过激波时一些主要的流动参数将发生显著突变,对整个流场特性往往会造成很大影响。在认识激波传播及其相互作用现象的过程中,数值模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手段。目前,主要有两类截然不同的方法用以处理流场中的激波:激波捕捉法和激波装配法。激波捕捉法在全流场统一求解流动控制方程,无需特殊处理便能自动捕捉到激波,因该方法自动化程度很高,目前已经
金属有机骨架(Metal-organicframework,MOF)因其超高的孔隙率,可调控的孔道结构和内表面性质成为良好的膜分离材料之一。MOF膜的微观结构优化是提升其气体分离性能的关键。其中,MOF膜的取向调控有望在减少晶间界缺陷的同时,提升孔道的有序度同时缩短扩散路径,对气体分离性能具有重要影响。而MOF膜的取向调控目前仍然面临诸多挑战。二次生长法通过预沉积的晶种层可以克服在多孔载体表面异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