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齿加工中STL模型的可视化及刀路规划研究

来源 :沈阳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_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义齿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然而,目前大多数义齿加工企业使用的都是国外的义齿加工软件。对于企业来说,高昂的使用费势必会提高加工成本,并且不能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快速响应。为此,本文针对义齿加工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技术以及某企业客户需求,研究了STL义齿文件的可视化技术、义齿加工预处理及刀路规划算法,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义齿加工模型可视化及刀路轨迹规划系统。为了实现义齿模型的可视化,本文对STL文件进行了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分析了STL文件的格式及其所遵循的原则,并通过容器存储以及相应算法来实现STL文件的可视化;通过半边数据结构对STL文件进行拓扑重建,并去除冗余顶点信息;根据STL文件的数据结构特点提出了STL文件的拼接与分割算法,为后续给义齿添加连接杆提供了技术支撑。针对义齿加工预处理问题,对义齿加工轨迹的特征进行分析,将原始轨迹中的异常点进行合并或者剔除,并通过对断点进行判定和求解,将初始轨迹分成直线段与曲线段,给出了七段式S型速度控制的分类条件以及数学模型;提出了刀路点识别与修正算法,对原始刀路轨迹中存在的“Z”型坏点、尖点以及大直线段进行识别与修正,并通过仿真对其修正效果进行验证;针对五轴义齿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线性误差,对其进行分析,并给出了修正方案。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本文针对义齿加工的特征以及需求,设计了软件系统的总体方案。在Pycharm环境下,使用Qt进行界面设计;编写程序实现了STL文件的可视化,并进一步实现了义齿模型的可视化交互操作、添加连接杆等功能;通过对STL文件进行分层处理,并使用Open CV对每一层的图像进行轮廓提取,实现刀路轨迹规划,并进一步生成义齿数控加工的NC文件。通过CIMCO软件对输出的NC文件进行刀路轨迹的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算法及开发的软件系统的有效性。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PTP1B)是经典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家族(PTPs)的重要成员之一,其突变导致的催化活性或底物特异性异常与许多人类重要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PTP1B可以负向调控胰岛素信号通路、瘦素信号通路,正向调控Ras-Raf-ERK信号通路等体内多种重要的信号通路。因此PTP1B是治疗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乳腺癌在
本文分析了海博瑞鲟的营养成分,通过传统烟熏工艺的优化试验,并增加了鲟鱼肉表面黏液的预处理,筛选确定了烟熏鲟鱼加工最优工艺参数,对-18℃贮藏条件下烟熏鲟鱼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海博瑞鲟基本营养成分分析表明,鲟鱼中粗蛋白高达22.6%,17种氨基酸含量达到27.28%,含有人体必需的7种氨基酸,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呈味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44.65%和36.36%,必需氨基酸指数为71.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科技企业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高科技企业通过运用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方法,不仅可以促进企业飞速发展,更能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将高科技企业的创新性评价归结为多属性群决策问题,通过对该问题的科学评价,能够提升企业效用并促进企业发展。决策过程中,决策问题往往比较复杂,而每个决策者由于自身行业不同、偏好不同,很难用精确的数学表达对其评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深度神经网络以其优秀的特征提取能力,在图像等领域陆续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绩甚至在某些领域已取得远远超过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的成绩。复杂的网络结构和大量的训练数据为神经网络踏上卓越发展道路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然而,网络模型庞大的参数量和巨量的计算量也限制了深度神经网络在资源有限的移动端上的部署和发展。但实际上,研究人员发现深度神经网络庞大的参数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冗余的。为了服务于
回顾能源的发展,从本质上可定义为碳氢比例不断调整的变化。不断提高的氢原子含量,使得能量密度也随之不断提高。因此,未来向氢能源转变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大势所趋,氢能源有望成为下一代基础能源。众所周知,电催化产氢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制氢气的方式,而限制产氢效率的是产氧半反应(OER),这一短板性的问题引起了科学界广泛的关注。不仅如此,滴涂法制备OER电极的方式也局限了其催化性能的提高。近年来,新兴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生产的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面临的竞争压力越来越激烈。对资源和能源等进行合理的配置进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越来越重要。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随着加工时长的增加,其相关零部件的使用寿命会缩短,一旦没有及时的将这些零部件进行更换维护,将导致生产设备故障甚至停机,对企业造成损失,而对生产设备进行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的避免上述情况。所以企业在进行生产活动时,
对菁染料芳环/芳杂环、杂环氮或共轭甲川链进行修饰,能够极大地改善其性能并扩大其应用范围,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尤其是在甲川链上引入取代基和甲川链去共轭化后再构建新型D-π-A共轭结构的研究已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本论文将苯并吲哚三甲川菁的甲川链进行修饰和去共轭化研究,合成了新型的刺激响应性螺环菁染料和基于菁的共轭衍生物,考察了其结构、光物理性质和应用性能。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综述了近年来菁甲
铅基卤化物钙钛矿量子点(CsPbX3 PQDs,X=I、Br、Cl)因高荧光量子产率(PL QY)、窄半高宽(FWHM)、发光波长可调等优异的光学性质而备受关注。尽管CsPbX3 PQDs在光电器件领域存在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固有的不稳定性严重阻碍了其商业化进程。目前,CsPbX3PQDs合成策略主要为热注入法和室温过饱和重结晶法,但它们均存在相应的问题。比如热注入法合成过程需要高温及惰性气体保护
随着土木工程建设的发展,对结构延性、耐久性、抗震性能以及材料的环保性均有了较高的要求,普通混凝土已经无法满足这些要求。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简称ECC)具有高延性、多裂缝开裂和应变硬化等特性,将ECC应用在土木工程建设中,可以大大提升结构的延性、耐久性和抗震性能。本文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No.51708061)资助,在E
地源热泵系统是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浅层地热能的节能环保系统,但由于系统初投资过高尤其是地埋管换热器部分的成本过高,影响其普遍推广应用。纳米流体作为一种具有高导热系数的新型传热介质,在管壳式换热器、板式换热器等领域体现了良好的强化换热特性。地埋管换热器作为地源热泵系统的核心构件,管内换热介质的对流换热强度影响着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本文将纳米流体结合地埋管,利用纳米流体替代水作为管内换热介质,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