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城市产业结构的新变化、市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城市公共空间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城市土地越来越少,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受到局限,而目前的城市建设中又缺乏对建筑用地红线内的空间公共性作相应的规范,传统的规划划地块、建筑划地而建的做法使得建筑物与城市公共空间相互隔离,导致城市中建筑物及城市公共空间的“孤岛”现象,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有效途径,使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得以可持续发展,并且创造具有更美好生活品质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
论文提出一种“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发展一大重要策略,就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效途径,通过这种模式的建立,可以强化建筑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关系,让建筑在城市公共空间的构成中发挥积极作用,让城市公共空间与建筑有机结合,使城市公共空间成为具有从户外空间、灰空间到室内空间的、富有层次感的、适宜市民进行各种类型城市生活、各种公共性等级社交活动的具有活力的和具有场所感的连续的、完整的系统。
论文通过对城市建筑在城市中的(对城市公共生活)价值的研究,提出了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的可操作范围及相应的各种空间类型及其做法。并以使用者需求为出发点提出了若干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原则。然后以纽约私有公共空间规划控制体系作为借鉴实例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如何在城市规划法规层面有效引导和控制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的相关控制措施,这些措施的目标是能够在公共空间的实施过程中让公共利益和个体利益取得共赢,并以这些措施保证在建筑用地红线范围内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的实施效果。
论文最后以作者近五年来的建筑设计实践中关于“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的探索实践,这些实例都是在作者费尽心机努力去影响业主以争取这种模式的成功实施的过程,有些已经建成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有些被业主放弃,成了paperwork,但还是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通过这些实例证明了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以建筑为导向的城市公共空间模式”的可操作性,同时也反映了没有规划法规层面的制约,建筑师努力的艰难。因而希望本研究能够对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的制定提供一些参考,以达到实际操作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