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来源 :上海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layboy2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城市对办公面积的需求也在日渐增长。随着当下急剧膨胀的人口数量与有限的土地资源面积之间的矛盾日趋严重,高层办公建筑的建设开始成为当下热点,并将在长期一段时间内成为办公建筑的主流。在建筑师们的不断努力和研究之下,中国的高层办公建筑设计和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相关理论研究也在逐步完善,特别是外部造型、内部办公空间、结构体系及标准层的布局优化等方面。但是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中国高层办公建筑的发展起步较晚,且中间还经历过发展断层,所以,相对来说,还有许多亟待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其中最被忽视的便是内部公共空间的研究,但是这一部分恰恰是对办公空间的重要补充,恰如“木桶原理”一样,内部公共空间的研究和设计完善能有效提升整体办公建筑的空间品质,及通过给予办公人员适当的放松和休憩从而带来工作效率的提高。  本论文首先对相关理论进行研究,然后重点以上海市为例,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5个高层办公建筑案例进行调研,从客观层面的基本数据信息收集和使用者主观层面对各部分空间进行的满意度评价两个维度对案例的内部公共空间进行统计,然后将案例各部分空间数据和信息进行案例层面的横向和时间层面的竖向比较,并从主观满意度的调研问卷统计进行数据和信息的修正和调整。  最后,通过将统计和对比研究得出的结果进行梳理,然后总结出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相关公共空间的优化建议,以期望从相关数据方面对既有标准进行一个补充和数据更新,并从内部构成要素、空间布局和空间比例关系方面对未来的高层办公建筑内部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以创作出更为舒适的办公建筑空间。
其他文献
居住空间是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空间类型之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类对于居住的要求和心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仅仅需要居有其所,更注重舒适、安逸的宜居状态。但是当
我国山地小城镇约占全国小城镇总数的一半以上,且集中在城镇化处于初级发展阶段的中西部地区,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但生态环境脆弱,对我国城镇化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山地小城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在日益加快。然而随之而来的也出现了有一系列在城市化进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的负面影响,大量的街区拆毁重建导致城市历史文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太阳产生大量可持续能源,这些能源可以被收集并转化为其他能源。根据现在刚果共和国的能源研究和发现的状况,结果显示:人口对能源的需
我国城市化进程在逐渐加快,城市吸引了大量的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在供给与需求的对应关系下,人口的增长使城市土地供给的需求相应增加,城市空间向周边及外围不断扩张,外围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漫长曲折的历程,同时也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话题,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能实现历史街区的“真实”延续和发展。   首先,论文在总结国内外历史街区保
竞技运动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奥林匹亚的“阿瑞忒(arete)理想”,经历古罗马的“野性”、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决斗风范”直到现代奥林匹克追求的“更快、更高、更强”的品
住宅小区入口空间是住宅小区与城市之间的过渡空间,也是小区与外部环境联系的重要中介。一方面,它的设计影响着住宅小区整体的规划布局,标识出小区在其所在地段和城市中的区位,同
一个世纪前开封开始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河南大学作为思想自由、文化开放之地首先受到冲击,河南大学教育建筑开始表现出近代建筑的特点,这些建筑包含的信息极为丰富,不仅具有传统
街巷空间是乡镇聚落外部空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联系着聚落内外,组织起乡镇内部的交通,也是居民公共生活的重要场所,承载着促进居民交往、传承地域文化、整合地区资源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