钛/锆基非蒸散型吸气剂选择性吸气性能研究

来源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tianweb9737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空器件中的气体环境控制对维持其高寿命、高可靠性、高精度的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吸气剂吸收活性气体可以有效地维持器件内部真空状态,本文通过进行材料微成分、微结构优化,提升吸气剂在复杂气氛环境下的适用性,实现真空器件内微量气体的选择性控制。本文采用定压法对Ti-Mo、ZrVFe与TiZrV三种常用吸气材料的气体选择性吸收性能进行分析,选择化学镀对Ti-Mo粉体进行表面改性,经粉末冶金压制和热处理烧结工艺制备Ni/Ti-Mo吸气材料,通过混粉烧结与熔炼两种方法制备Al-ZrVFe吸气材料。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通过分析Ti-Mo、ZrVFe与TiZrV三种吸气材料对H2、N2、CO和CH4的吸收性能发现,三种吸气材料均表现出对H2、CO、N2、CH4四种气体的吸收能力依次降低,其中,ZrVFe对四种气体吸收性能最差,TiZrV与Ti-Mo具有相近的非氢气体吸收性能,TiZrV具有最佳的H2吸收性能。(2)通过化学镀有效地实现了 Ni对Ti-Mo粉体的包覆,通过优化化学镀工艺,在施镀时间为45 min时,Ti-Mo粉体表面Ni包覆率高,且游离单质Ni含量少,膜层厚度约为1.5 μm,为最佳工艺参数。包覆后Ni/Ti-Mo粉体经压制与870℃热处理后,表面Ni膜与Ti颗粒最外层互扩散形成Ti2Ni相,与未改性Ti-Mo样品相比,在10 min时吸H2速率提高了 34%,吸O2速率下降了 54%,2 h时吸H2量提高了 37%,吸O2量下降了 22%,表现出良好的透氢阻氧能力。(3)通过混粉烧结与熔炼两种方法制备了 Al-ZrVFe吸气材料,采用混粉烧结法制备的Al-ZrVFe存在部分单质Al,降低了对H2、N2的气体吸收性能。采用熔炼法制备的Al-ZrVFe材料中Al以合金相存在,随Al添加量增加,材料主相由Zr+Zr(VaFe1-a)2向Zr2Al+Al3V相逐渐转变,其中以Zr(VaFe1-a)2+Zr2Al相为主的熔炼5 wt.%Al-ZrVFe吸气剂比以Zr+Zr(VaFe1-a)2相或Zr2Al相为主相的熔炼Al-ZrVFe吸气剂,具有更好的吸H2、N2性能,相比熔炼ZrVFe吸气剂,熔炼5 wt.%Al-ZrVFe吸气剂10 min时对混气(77 vol.%H2+23 vol.%N2)的吸气速率提升了 70%,2 h时的吸气总量提升了 73%。
其他文献
电阻焊电极材料在工作时要承受高温和高压共同作用,端面直接接触高温焊点表面,工作条件恶劣,容易发生变形、粘附和磨损。电极材料的性能直接影响电阻焊电极的使用寿命,影响自动化焊接设备的生产效率。为了获得性能良好的电阻焊电极材料,解决电阻焊电极使用寿命短的问题,需深入研究在纳米Al2O3弥散强化铜合金中引入稀土Y元素制备新型复合材料的导电率、软化温度和摩擦磨损等性能并探讨其摩擦磨损失效机制。研制具有更长使
钨具有高熔点、高抗电迁移性、高热稳定性等优点,以薄膜的形式应用于半导体器件中,特别是先进半导体存储芯片制造中。钨溅射靶材是实现制备低电阻率钨薄膜的关键材料,其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原料高纯钨粉的性质。高纯钨溅射靶材要求钨粉具有纯度高(5N)、粒度低(纳米级)的性能,因此本文以高纯仲钨酸铵作为原料,设计了酸沉淀法和两段式氢还原法联合的工艺来制备高纯纳米级钨粉,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将浓
与传统镁合金相比,稀土镁合金以其高强度、高耐蚀性等优点受到青睐。研究表明,在稀土镁合金中引入LPSO相,有助于稀土镁合金塑性加工性能的提升。针对含有LPSO相的稀土镁合金,已有很多学者做出了研究,但是在镁合金制备加工过程中各个状态下LPSO相的结构演变仍存在争论,其塑性变形机制也尚不明确。本文选取Mg-7Gd-5Y-1Nd-xZn-0.5Zr(x=1,1.5,2)合金(1Zn、1.5Zn、2Zn合
现阶段航空器结构件对钛合金高强高韧力学性能的要求越来越严苛,所以高强高韧钛合金的相关研究一直备受人们的关注。而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一种新型的亚稳β钛合金,目前对其研究不足,包括其相变过程的研究以及大棒材的热处理,组织、性能关系等,因此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系统研究了该合金在β相区固溶时的晶粒长大动力学,等温时效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时效硬化特性及相变动力学,并对单相区和两相区固溶时效后的
随着常规油气资源的不断开发与耗竭,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的重要接替者。水平井分段压裂技术是国内外开采这类油气资源较成熟的技术,桥塞是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溶性桥塞由于其可自行溶解、增加工作效率等优势已成为现在的研究热点。新型可溶性桥塞除了胀管为可溶性橡胶材料外,其余均为镁合金制成;可溶性橡胶材料不仅溶解较慢,容易造成二次堵塞,而且胀管在桥塞工作过程中容易发生回弹而封隔失效;如果用镁
在镁中添加Gd、Y等稀土元素后,可以获得优异的力学性能以及较好的耐腐蚀特性的镁合金,是目前航空航天、军工等领域的重要轻量化材料。传统稀土镁合金在强度提高的同时,塑性相对较低,很难制备出军工领域重要的大轴径比锥筒零部件。研究发现Zn元素的加入可以在稀土镁合金中形成长周期有序堆垛结构相,塑性加工能力得到改善,本身塑韧性也会显著提升。目前关于该类稀土镁合金塑性成形研究相对有限,为了能够进一步扩大稀土镁合
红外热像法是一种基于能量耗散理论的疲劳测试新方法。这种方法具有快速、无损、实时等诸多优点,与传统疲劳测试方法相比具有极大的优势。同时,红外热像法从热力学角度出发,研究能量耗散与材料微观组织演化的关系,为探究金属材料疲劳断裂机理提供了新的手段,在工程设计与应用及新材料研究开发中均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探究了外部热源、热弹性、热传导、固有耗散对红外热像法实验结果的影响,发现固有耗散源是引起试样表面温
TiZrV合金是目前工程应用中常见的一类低温激活吸气材料,为更好满足高端真空器件的需求,需要进一步降低激活温度,提高吸气性能。本论文选择Cr、Fe、Al、Mn元素对Ti40Zr30V30(at.%)吸气剂进行了成分优化,并探讨了材料成分变化对其微观结构和吸氢性能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利用Cr、Fe、Al、Mn元素优化Ti40Zr30V30合金的成分,以期改善合金的微观结构和吸氢性能。
航空航天、国防军工等领域中的部分装备器件需满足轻量化、强度高、耐热性能良好的要求,同时还需要具有良好的阻热性能。目前应用的高强耐热镁合金已满足前三点要求,但其自身的阻热性能一般,往往需要通过涂覆热障涂层来提高其阻热性能,而热障涂层不仅不满足轻量化的要求,且存在涂层的开裂、脱落以及成本高昂等问题。基于此,亟需开发具有优良本征阻热性能的镁合金。本文选取Gd、Tb、Dy和Yb四种稀土元素为合金添加元素,
AlSn20Cu合金具有良好的减摩耐磨性、嵌藏性、顺应性和抗腐蚀性,在滑动轴承减摩溅射镀层有广泛的应用。性能良好的镀层要求溅射AlSn20Cu合金靶材组织均匀,β-Sn相细小弥散分布。本文以喷射成形AlSn20Cu合金为研究对象,通过等温单道次热压缩实验研究了热变形条件对合金组织的影响,优化了合金热加工工艺;在优化的基础上进行轧制和退火实验,研究了轧制及退火对合金组织的影响;对制备的靶材进行磁控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