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为临床上一种常见疾病,以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 MS)最为多见,一旦心脏瓣膜病变程度加重,及时采取手术治疗为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措施,目前主要是以球囊扩张和借助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 CPB)下行瓣膜成形或人工瓣膜置换手术。但CPB下心内直视手术必然对心肌及全身器官组织都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不利于患者术后器官功能的恢复。在此背景下,人们开始探索各种心肌保护方法对机体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行心内直视手术方面,理论上不存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更接近生理状态的方法,对心肌具有更好的保护效果,在临床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在机体的能量代谢影响方面,国内研究甚少。自2013年6月至2014年8月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通过采用浅低温CPB心脏不停跳与心脏停跳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择期行单纯二尖瓣置换术,以检测各血浆代谢物,二种不同术式进行对比研究,逐探索手术对机体糖代谢、脂代谢及氨基酸代谢的影响。目的:探索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对机体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研究标准患者4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心脏不停跳下)、对照组(心脏停跳下),收集手术进程中8个时间点(T1:术前外周动脉穿刺成功后、T2:麻醉诱导成功后、T3:CPB降温至32-33℃、T4:CPB结束时、T5、T6、T7、T8分别取CPB结束后3h、24h及48h、72h)5ml血液,依次离心获得血浆,通过应用核磁共振(NMR)代谢组学分析和数据处理得到血浆代谢物浓度,如乳酸、酮体、肌酸、乙酸、脂类、α-酮戊二酸、缬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及三磷酸腺苷(ATP)等浓度,同时观察所有患者临床效果。结果:二组患者数据中,术后多巴胺用量与ICU停留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体内糖类、脂类及蛋白质各代谢物值在围术期中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或下降,二组数据比较,组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中表明,在CPB手术过程中,浅低温心脏不停跳对机体能量代谢影响较小,可使机体能量平衡相对较稳定,更近似一种人体的生理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