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研究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s_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业创业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和职业发展影响着家庭、社会甚至国家的安定和发展。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普遍重视。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基础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系统地就业教育。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探讨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到大学生就业教育之中,已成为高校就业教育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和文献查阅等形式,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大学生就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的基础上,笔者分别研究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的重要性、基本要求、存在的问题及基本对策等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是实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是增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包括:在目标上以提升大学生职业素养为基本目标;在融入内容上以加强爱国敬业诚信教育为主要内容;在融入策略上应采取多样化的教育形式。目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过程中还存在教育师资缺乏、教育内容片面、教育形式单一、教育效果欠佳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融入过程缺乏全程性;二是学生自我定位不清晰;三是不良思潮影响加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典型教育与一般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坚持以上原则的基础上,应构建三种机制:建立动力机制,激活动力源泉;建立保障机制,确保有效实施;建立评价机制,加强跟踪检查。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就业教育应实施的主要措施包括:整合教育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完善师资队伍,提升教师素质;丰富校园文化,增强教育效果;发挥网络引导,营造和谐氛围;构建实践平台,创新教育形式。
其他文献
《新青年》杂志编辑方针与陈独秀思想的转变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紧密相关,二者相互浸染的转变过程展现出了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初期的中国传播的渐进和曲折历程。以马
优秀的党政领导干部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发展任务的关键,直接代表党的执政形象。习近平同志站在新时代的高度,立足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针对新时代“好干部
服务学习(Service-learning)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将社区服务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的开放性的学习方式,由于其灵活性、实用性以及实效性,得到了广大教育者的推崇。目前,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