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在人类社会生产活动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随着城乡建设和工业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成为当下最为紧迫的任务。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利于从源头上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如何合理的评价土地利用效率,进而采取措施去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 山西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东缘,高原、盆地相间,沟谷纵横,是我国重要的煤炭之乡,能源和重化工基地。近年来,伴随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尤其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开发利用,耕地保护压力加大,土地供应和需求矛盾日益加剧。受地形、资源禀赋差异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影响,山西省内各地区之间土地利用效率也有非常强的地域差异性。有些地区由于土地开发速度过快,自然、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导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不高,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因此,探讨适宜的土地评价方法,进行山西省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揭示各地区之间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和形成原因,对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高效合理利用,以及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对已有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研究进行了回顾,对土地利用效率评价理论基础和评价方法分别进行阐述;结合山西省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构建了土地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时间维度和地区之间对比两方面对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相应对策措施,论文主要结论如下: (1)2009-2013年,山西省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利用类型发生较大变化。其中耕地、林地、牧草地、建设用地面积显著增加,未利用地减少。 (2)2009-2013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比较显著。从各地级市农用地利用综合效率评价结果来看,位于晋中盆地、晋南盆地和汾河谷地等地的太原、阳泉、长治等7个地级市,由于地势较为平坦,水源较为充足,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大同、晋城、临汾、吕梁4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从建设用地利用综合效率来看,地区发展较早,工业基础雄厚的太原、阳泉、朔州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其余8个地级市土地利用效率较低。从时间维度来看,2009-2011年,山西省各市农用地利用综合效率呈上升趋势,随后出现了下滑;2009-2013年山西省各市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大体呈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