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醋酸钠复合相变材料制备及蓄放热特性研究

来源 :广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能耗在全球能耗总占有较大的比重,其中用于空调系统以及生活热水制取的能耗也十分可观。夏热冬暖地区的酒店和医院等公共建筑对于制冷和生活热水全年都有较为稳定的旺盛需求。传统的热水制取设备以热泵热水机组或者锅炉为主,而很多建筑通常采用功能单一的制冷机组进行制冷,尤其是已经建成多年的大型公共建筑。在这些公共建筑当中,空调系统的制冷机组需要向外界排放大量的冷凝热,同时要消耗额外的能源制取热水。若这些冷凝热可以用于制取热生活热水,这不仅可以节约制热水所消耗的能源,而且可以减少向环境排放热量。将相变蓄热技术应用于回收冷凝热制取生活热水中,可有效地解决冷凝热排放量和制取热水需求不同步的问题,实现热量的移峰填谷,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相变蓄热技术的关键是相变材料,其中无机水合盐作为相变材料具有单位体积潜热大、导热系数较高、成本较低等优势,同时也存在过冷度大以及相分离严重等问题。另外,对于无机水合盐相变材料,其相变温度往往需要通过一定的调节手段以满足实际蓄放热应用要求。此外,相变蓄热材料在蓄热系统当中需要有稳定的蓄放热相变行为,以及在相变温度段中具有较大的蓄放热能量密度。为此,本论文针对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应用于制取热水的应用特性,研制高性能三水醋酸钠复合相变材料(SAT-based CPCM),并对其蓄放热性能进行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首先,选择以氯化钾(KCl)和尿素(urea)作为相变温度调节剂,对三水醋酸钠(CH3COONa·3H2O,SAT)进行改性,制备适合于回收冷凝热的改性SAT-based CPCM,并研究调温剂用量对于SAT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改性SAT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值都随KCl的添加量增大而减小,而当添加量超过8wt%时,相变温度基本固定不变。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作为增稠剂,改善改性SAT的相分离问题,考察不同CMC的添加量对于改性SAT在加热冷却循环中相分离现象的改善效果,得出CMC最小添加量为6wt%。向SAT-KCl相变体系加入少量urea,相变温度略有上升;随着urea添加量的增加,SAT-KCl-urea的相变温度逐渐降低;当urea添加量为3wt%时,相变体系的相变温度以及相变焓值分别为47.1°C和232.0k J/kg。以十二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12H2O,DSP)作为成核剂,分析不同含量的成核剂对于改性SAT过冷度的影响,得出成核剂最小添加量。对制备出的SAT-based CPCM进行多次加热-冷却测试,考察其在循环中的热物性稳定和化学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制备出的SAT-based CPCM相变温度为47.8°C,相变焓值为242.0k J/kg,具有作为回收冷凝热的潜力。其次,为了提高SAT-based CPCM蓄热单元的单位蓄热量,添加去离子水进入体系并在真空中进行蓄放热测试。向SAT-based CPCM加入去离子水,考察不同去离子水添加量对相变材料体系的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值变化,确定适合的去离子水添加量,并标记为SAT-based CPCM with extra water。结果表明,添加少量去离子水会使CPCM的相变材料上升,之后随着添加量增加而降低,相变焓值则随着添加量增加而减小。添加7wt%去离子水的CPCM相变温度为47.8°C,相变潜热为212.1k J/kg。SAT-based CPCM with extra water在常压工况下蓄放热循环中的相变阶段释放热能密度比SAT-based CPCM小6.3%。而在真空度为0.09MPa和0.10MPa工况下SAT-based CPCM with extra water的相变阶段释放热能密度大幅提升,相比于常压工况提高了14.9%和12.8%。但随着真空工况下循环的进行,其蓄放热相变平台温度和平台维持时间表现出不稳定性,且其相变阶段释放热能密度有所衰减。最后,为稳定并优化SAT-based CPCM with extra water在不同运行压力工况以提高其蓄放热循环稳定性,采取膨胀石墨(EG)为相变材料提供较为稳定的运行空间;复合后进行真空度为0.09MPa常压工况下的蓄放热测试。通过泄漏测试,确定50目、80目和100目EG最大相变材料吸附量均为15wt%。各目数EG含最大相变材料吸附量的复合材料的差示扫描量热仪(DSC)测试结果表明,EG目数的差异对于相变温度及相变潜热基本无影响。Hot Disk热常数分析仪测试结果表明,EG对于相变体系导热系数的提升效果明显。而由于目数大的EG之间存在更大的接触界面热阻,导热系数提高的幅度随着EG目数的增加而减小。最终,筛选出50目EG吸附85wt%的SAT-based CPCM with extra water作为在不同运行压力工况进行蓄放热测试的SAT-EG CPCM,其相变温度和相变焓值分别为48.5°C和175.6k J/kg。同时,SAT-EG CPCM的FT-IR测试结果表明其制备为SAT-based CPCM with extra water与EG的物理复合,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SAT-EG CPCM在常压和真空度为0.09MPa工况下的蓄放热循环结果表明,随着循环的进行仍保持一致的蓄放热相变温度范围及其维持时间,说明EG有效稳定相变材料的蓄放热性能。并且,SAT-EG CPCM在放热过程相变阶段中与冷源保持较大的温差以提高热能释放速率,对于将SAT-EG CPCM相变蓄热单元实际应用于空调系统冷凝热回收以用于加热生活供水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另外,EG的添加大幅增加SAT-EG CPCM在常压工况下相变阶释放的热能密度至7.944k W·h/kg,且比真空度为0.09MPa工况下更大,这与压力工况对无吸附EG的CPCM的相变阶段释放热能密度的影响规律相反。对于固液相变材料在蓄放热运行压力工况的研究目前基本无文献报道,为提高相变材料相变阶段的蓄放热性能,提供新的探索思路。
其他文献
中国智能钢琴行业发展起步较早,目前智能钢琴产业的行业机构主要有原材料供应商、设计和服务供应商、销售代理商、售后服务商以及消费者。由于智能钢琴产业参与主体的增加,产业生态逐渐变得更加庞大,竞争更加激烈。本文以珠江钢琴集团智能钢琴项目的风险管理作为研究内容。先从项目的主要风险点以及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开始介绍。然后,按照智能钢琴项目立项、生产和销售三个部分,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识别。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结合模
中水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经处理后达到一定的水质标准,可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非饮用水,但中水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氮磷营养盐,排入水体仍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目前主要用于园林绿化、农业灌溉等从而实现水资源重复利用。本文以葛仙米(Nostoc sphaeroides)为实验材料,设计单因子实验,通过改变藻体密度、光强、温度和球体大小,研究了葛仙米对中水氮磷的去除效果,并探讨了葛仙米在中水中的生长及光
1911年,英国爱尔兰长老会传教士傅多玛在来华27年后于中国奉天(今沈阳)著成一部详细记录了清末北京官话的汉语教材——《汉英北京官话短语》(下文简称《官话短语》)。该教材中所收集的语料来自于作者对当时日常生活中汉语口语的真实记录,客观地反映了当时的北京话乃至北方官话的语言特点。该教材不仅是研究北京话历史风貌和发展历程的重要语料,也是研究近代汉语晚期语言现象的宝贵资料,对汉语语言学史和对外汉语教育发
我国大部分桥梁都是钢筋混凝土梁桥,其中大部分桥梁就已经运营了几十年,桥梁在运营期间内,除了承受来自外界环境和自身材料劣化等因素的影响,主要承载不断变化的运营车辆荷载。随着交通荷载的增长,车辆拥堵程度也日趋严重,给桥梁结构带来不同程度的损伤,结构内部的损伤不断积累,最终导致桥梁的疲劳破坏。本文为分析运营车辆荷载对既有城市桥梁剩余疲劳寿命的影响,主要开展了如下研究工作:(1)对钢筋及预应力钢筋、钢筋混
压力驱动膜法水处理技术(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具有出水水质稳定优良、膜组件易于模块化设计组装、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自动化运行程度高等优势,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步开展了规模化工程应用。膜污染高效防控是提高该技术经济性的关键。准确快速评估进水膜污染潜势对膜污染的高效防控意义重大。本研究以单一和组合膜污染模型分析为基础,通过不同浓度模型污染物的梯度过滤(微滤→超滤→纳滤)试验优化建立梯度过滤膜污染潜势定
在建筑结构的运营中,结构安全运行离不开结构健康监测系统。一旦建筑结构的某个部件损坏或功能失效,必将导致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导致人员伤亡。定期对结构的性能以及构件质量进行监测,是减少工程事故的有效途径。结构参数识别在土木工程健康监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频分析方法在结构参数识别中被广泛运用,但经典的时频分析方法如小波变换、经验模态分解等在土木结构的模态参数识别中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将对各类损伤识
农业土地资源是国家战略资源,也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快速精准地感知农用地信息是实现农业土地资源有效保障的关键一环。高分辨率数据包含了更丰富的特征信息、更清晰的邻域空间关系信息以及更复杂的光谱特征信息,为农用地自动分类提供了发展机遇。在农用地分类的实际应用中,传统目视解译法、基于统计分析的分类方法以及机器学习分类方法已得到广泛应用,并逐渐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方向发展。但在高分遥感影像农用地自
弹性波超构材料是通过在特征尺度上进行人工设计,使其具有超越常规材料的力学性能的一种复合材料。它可以实现亚波长宽频带隙、负等效质量、负等效刚度等超常力学动态性能,在土木工程中隔振、减震、能量收集、降噪等方面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也吸引了学界和工程界的广泛关注。微结构的几何参数与材料属性对弹性波传播行为有着显著影响,快速实现满足工程结构要求的反向设计是进一步提升弹性波超材料应用的重要方向。由于设计空间较
城市化的急剧扩张,建筑能耗愈来愈大,市政电网的昼夜负荷差距逐渐变大,蓄能技术对于平衡电网峰谷负荷具有重要作用,受到更多的关注和推崇。冰蓄冷空调系统稳定,高效和安全,是蓄冷空调系统设计与运行的着眼点。封装式空调系统的系统具有结构简单,灵活等优点,冰球式冰蓄冷系统是目前最普遍的形式之一,但是冰球式存在比表面积低,蓄冰后期的冷量增加缓慢,蓄冷效率衰减较快、冷量损失较大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开发具有蓄冷密度高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易出现松散、沉陷、坑洞等早期损害现象,这些病害的出现往往伴随水分的作用,使得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大幅下降。沥青混合料产生水损害现象的原因是路面在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集料发生相对位移和摩擦,刺破或擦破沥青膜,使得从空隙进入沥青混合料的外界水分易通过沥青膜的破裂位置侵入到集料表面,形成取代沥青膜的水分薄膜,导致沥青与集料间粘附能力失效。因此,深入研究沥青膜破裂,水分侵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