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性与民族性的抉择——五四时期“科学派”科学方法思想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1021691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五四时期,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旗帜。宣传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是当时的一股重要社会思潮。该思潮对当时中国的思想文化、科技事业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西方哲学输入中国也呈现初步繁荣的景象。生命哲学、实证主义、实用主义、马赫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都在这一时期传入中国。这些哲学流派在中国产生了各自的拥护群体,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后来成为科玄论战中“玄学派”、“科学派”、“唯物史观派”的骨干力量。其中,“科学派”既包含一部分人文科学家,又包含一部分自然科学家,可以说是五四时期宣传科学的两股力量的汇合。五四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对五四科学思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是对“科学派”这一宣传科学的重要力量的研究却相对匮乏,部分学者仅是针对“科学派”中的某个人物的科学观或者是针对科玄论战这一主题,将“科学派”作为一整体并以其科学方法思想为研究对象目前在学界仍是空白。 本文分析了五四时期出现科学方法思潮高涨的原因。本文认为,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西方哲学的东渐,使中国旧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一些先进的学者特别是后来科玄论战中的“科学派”将实用主义、马赫主义等流派中提出的一些科学方法论思想广泛地吸取和应用于学术和科学研究,从而开创了中国学术研究和科学发展的新局面。梳理了科玄论战中“科学派”在五四时期的科学方法思想,并且将“科学派”成员分为人文科学家和自然科学家两大类,以其科学方法思想的理论来源进一步细分,从中总结出“科学派”科学方法思想的共同点,即“科学派”与早期知识分子相比,看到了归纳法和演绎法的统一关系,但对演绎法仍缺乏认识;另外,他们通过对科学方法的宣传,弘扬了实证精神,并且继承了西方实证主义者拒斥形而上学的传统。不同点主要体现在人文科学家相对来说更侧重于对思想方法的宣传,自然科学家则偏重于对具体科学方法的宣传。“科学派”的科学方法思想在知识学术领域、人生观领域、社会历史领域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在一些细枝末节的微观考证、辨伪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忽视了自然、人文社会事实之间的区别,使科学方法泛化。对“科学派”的科学方法思潮作客观的评价。并指出由于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国的现代化迫切需要科学,使科学主义成为当时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时代的需要。科玄论战中的“科学派”正是由于科学方法泛化的主张,使得他们在处理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关系问题时,夸大了文化的时代性,从而导致了全盘西化的立场。因此,本文认为,在对待中西文化问题上,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的审美文化与道德文化的特点和优点,又要把西方的科学、“主——客”思维方式和“主体性”精神纳入中华文化,使二者融合为一体。
其他文献
本文基于辩证的科学逻辑下,克服前人对知识分子公共性危机问题片面、静止与孤立的理解,丰富完善对知识分子公共性危机问题的理论研究。并以当代全新的视角,挖掘当代中国知识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通过分析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传统文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反思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之下,中华传统文化当前的基本精神和与文化全球化时代所产生的主要的
科技社团在我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我国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其前进的重大障碍。当前及时进行科技社团社会公信力评估研究,探究科技社团社会公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人类社会不断走向完善、不断消除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自然矛盾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实质就是人不断生成、不断拥有人的全部个性的过程,也就是自由的实现过
本文关注的是中国哲学史前史的问题,即以人文德性为特色的中国哲学是如何在旧有的上帝宗教思维中产生并逐渐发展起来的。殷商的上帝宗教是人文德性的诞生地,它是一个以上帝为至
学位
联结主义是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的一种认知理论,60年代末期联结主义的发展曾一度衰落,直到80年代早期才得以复兴,并对传统的认知理论提出了挑战。其理论以“心理活动像大脑”
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尤以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各国为增强实力、发展经济,都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世界性的工业化和与之相伴随的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引起了环境污染危机的全面爆发,环境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