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作为我国最具活力的微观个体,其对GDP以及税收就业等的贡献已经占据中国经济的半壁江山。但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不容忽视的问题是中小企业经常在金融市场上遭受金融排斥。中小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其所遭受的金融排斥程度远远高于大型国有企业等经济个体。这无疑对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形成了较大阻碍,使我国创新产出的中坚力量受到不利影响,进而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大量中小企业遭受金融排斥的现状同时也影响了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不利于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中小企业对我国经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李克强总理也将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点工作任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迫在眉睫。针对上述现状,本文从金融排斥相关理论出发,探索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的理论形成机制及其对技术创新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构建各地区中小企业的金融排斥指标体系,将金融排斥指标划分为金融资源供给方、供给途径以及需求方三个子系统,得出各地区中小企业金融排斥指数。接着实证检验了金融排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金融排斥、企业创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并分析了该影响机制的地区以及所有制异质性。基于本文对于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的理论形成机制分析、金融排斥指数赋值分析以及金融排斥与企业创新变量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减缓金融排斥不仅有助于构建普惠金融体系,也符合伦理道德的要求;第二,在金融排斥指标体系中,金融资源供给途径子系统对金融排斥程度的影响最大,金融资源供给方子系统次之,金融资源需求方子系统影响较小,且东部地区呈现出明显的低于其它地区的金融排斥程度;第三,金融排斥程度的增加使得企业面临更为严重的融资约束,进而对企业创新决策产生负面影响,阻碍企业创新水平提升,企业自身条件、市场形势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因素也对企业创新产生了一定影响;第四,金融排斥程度的降低以及企业创新可以促进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第五,金融排斥对企业创新产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阻碍效应对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企业的作用大于其对东部地区企业的作用,对非国有企业、内资企业的作用大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针对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加快偏远经济不发达地区基础设施以及金融系统建设,增加金融资源供给;第二,因地制宜解决中小企业金融排斥问题;第三,区别对待不同所有制企业,强化政府的激励约束机制,持续大范围推广面向中小企业等弱势群体的普惠金融政策。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有:第一,中小企业金融排斥程度评价方法创新;第二,探究金融发展、企业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相关关系的视角创新;第三,金融排斥影响实证研究的数据层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