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在世界范围内,胃癌(GC)是第五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有100多万新发病例,也是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1。胃癌总体预后较差,西方国家只有不到四分之一的患者可以实现长期生存。而我国胃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其中以进展期胃癌为主2,3。转化治疗是多学科治疗的一部分,可使胃癌临床降期4,5。因此转化治疗逐渐成为胃癌治疗的热点之一。对于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标准化疗方案及临床治疗效果,目前国内外仍有争议。本论文主要研究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对初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进行转化治疗的价值,观察转化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及化疗总体有效率,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根治性切除率(R0切除率)及短期预后。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转化治疗对局部进展期胃癌的化疗不良反应、总体有效率、手术根治性切除率(R0切除率)及短期预后的影响。研究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对初始不能手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进行转化治疗的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通过山东省立医院病例调阅系统收集2014年1月到2018年6月在山东省立医院肿瘤科就诊的临床分期为cT3-4NxM0,初始不可切除或切除有困难的进展期胃癌患者25例,应用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行转化治疗,这部分患者作为试验组。同期收集临床分期为T3-4NxM0,初始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患者30例,应用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作为术后辅助化疗,这部分患者作为对照组。试验组每个疗程给予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力朴素)100mg/m2 d1 ivdrip+奥沙利铂85mg/m2 d1 ivdrip+亚叶酸钙200mg/m2 d1 ivdrip+5-FU 2400mg/m2 civ46h方案治疗,每2周重复。转化治疗3周期后评价疗效,根据RECIST 1.1标准评价试验组患者的客观疗效,疗效评价是CR、PR、SD,继续3周期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后接受胃癌根治术或直接手术。若评价为PD,则放弃手术治疗,整个研究期间共行10-12周期化疗。对照组行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术,术后行10-12周期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观察试验组转化治疗的近期疗效、不良反应及两组间的R0切除率。随访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具体评价指标如下:1.根据RECIST标准,评价试验组转化治疗的客观疗效;2.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3.根据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情况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R0切除率;4.通过随访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间的OS和DFS差别。研究结果1.试验组的25例患者中CR 0例,PR 16例,临床有效率(CR+PR)为64.0%。SD8例(32.0%),PD 1 例(4.0%),肿瘤控制率(CR+PR+SD)为96.0%。2.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化疗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腹泻、肝功能异常、末梢神经炎,均为1-3级不良反应事件,经积极治疗后好转。无化疗死亡病例(见图2)。3.试验组25例患者中有23例患者接受胃癌切除术+D2淋巴结清扫,其中2名患者因疾病进展未能行手术治疗。试验组有21例行R0切除,R0切除率为91.3%,有2例行R1切除,R1切除率为8.7%,2例病理均是上切缘阳性。对照组有26例行R0切除,R0切除率为86.6%,有4例行R1切除4例,R1切除率为13.3%,3例病理示上切缘阳性,1例下切缘阳性。两组均无R2切除。手术根治性切除率(R0切除率)转化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28)。4.试验组平均OS 38.5个月(95%CI 32.683-43.452)。对照组平均OS 32.2个月(95%CI 27.380-35.143)。试验组平均OS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1)(见图3)。试验组平均DFS 38.1 个月(95%CI 32.682-43.153)。对照组平均DFS 31.2个月(95%CI 26.158-37.243)。试验组平均DFS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56)(见图4)。研究结论1.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临床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可耐受;2.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可提高胃癌根治术R0切除率,使患者获益;3.紫杉醇、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方案转化治疗的患者生存时间较常规术后化疗的患者有获益趋势。4.初始不可切除进展期胃癌转化治疗手术后生存与初始可手术切除的进展期胃癌疗效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