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产品研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sdbrad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关系着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经营主体常常会面临投入资金不足的困境,缺乏抵押物、自然风险过大等因素又制约着贷款的获得。为了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响应国家加快银行与保险公司合作的号召,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作为一种可以有效管理信贷风险的金融工具,引起政府与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被认为是推动我国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调发展,促进农村金融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产品的优化设计,使该产品能够促进农业保险发挥风险保障作用,降低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推动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协同发展,拓宽保险公司的经营领域,从而突破农业经营主体的融资瓶颈,使“银农保”三方达到共赢。本研究对于涉农贷款保证保险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保险与农业信贷相结合、贷款保证保险发展运作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并在明确阐述农业保险、农业信贷、贷款保证保险、协同理论和非寿险精算理论相关概念理论的基础上,对涉农贷款保证保险产品进行研究。全文以我国1987-2016年的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相关数据为研究基础,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二者的发展关系不协调。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的协同合作,能够稳定农村金融和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由于其具有拓宽农业保险经营领域、降低放贷银行损失风险和缓解借款人贷款难的特殊性质,在促进二者协同关系上有着先天优势,这是涉农贷款保证保险提出的现实基础。目前,我国在部分地区试点了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的不同模式,但是,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保证保险,而是介于信用保险与保证保险之间的一种不符合保险基本分类的一款产品,其在产品界定、资格审核、保证书条款设计和费率厘定方面存在问题,无法完全发挥促进农业保险与农业信贷共同发展的作用。因此在前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的产品进行重新设计,通过对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的承保条件、贷款发放流程等方面的设计减少道德风险的发生;通过对业务合同条款的补充设计,确定保险公司的担保人地位,保障其追偿权的实现;通过引入信用迁移矩阵设计费率厘定模型,保障保险公司的经营收益。最后针对该产品如何在市场中进行推广提出了确定合理的反担保物、引入全面补偿协议、政策性农业保险与涉农贷款保证保险相结合、政府推动产品有序运行、监管机构加强产品监管和逐步构建专业化保证保险费率厘定机构等六点建议,以保证涉农贷款保证保险能更好的与农业信贷相结合,发挥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作用,并推动农村金融的协调发展。
其他文献
<正>随着新一轮农村改革推进,土地确权也在全国持续开展。但由于地块变迁、村民外出及部分土地流转的先期进行,确权工作面临诸多难题。作为全国整省推进的土地确权颁证试点省
为探讨红芪颗粒的应用价值及为小儿肺脾气虚型汗证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采用随机数表法将门诊确诊为小儿肺脾气虚型汗证患儿的60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术后分层干预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allo-HSCT的19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慢性期9例,
目的探讨孕期体重增加对产妇盆底肌力的影响及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8月将59例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足月分娩产后6周复查产妇根据不同
在国际贸易中,WTO成员方之间涉及倾销与反倾销而产生的争议,可提交WTO争端解决机制处理。WTO争端解决机制,是世界贸易组织处理成员方之间贸易争端的法律途径,是普遍适用于所有WTO
目前,大数据、云计算和互联网金融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和变革的核心与命脉。金融信息服务,由于能够及时准确地传播金融信息,有助于促进金融行业的发展,因而具有重要的地位。经济
<正>民间借贷在我国是允许的,因民间借贷的利率普遍高于银行利率,很多人为之心动。根据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利息高出银行同期贷款利率四倍就属于高利贷,高出的部分将不受法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以下简称COPD)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疾病,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通过对2005年中部75个城市的财政与教育截面数据的定量分析,发现转移支付资金有部分被用到了教育中去,但影响系数并不大,同时它使得城市政府减少了本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即转
中国古典舞在舞姿造型,动态动势上体现着”圆”和”终点回归起点”的走圆运动原则,本文就动态和静态两大特征对中国古典舞的”圆”之美进行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