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ERP技术,使用不同的任务来考察具体概念和抽象概念的加工差异,以及具体性效应在不同任务中的表达。通过词语联想任务与心理表象任务来考察在概念加工过程中言语编码与表象编码的参与问题。实验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即在词汇识别中的具体性效应,验证在汉语双字词中的具体性效应;第二部分为词语联想下的具体性效应,考察在词语联想任务下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加工差异;第三部分为心理表象下的具体性效应,考察在心理表象任务下具体概念与抽象概念的加工差异。 实验一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以低频汉语双字名词为实验材料,使用真假词的词汇判定任务来验证具体性效应,结果发现词汇类型的反应时和正确率差异显著,具体词的反应时明显快于抽象词,具体词的正确率也明显高于抽象词的正确率。验证了在中文双字词加工中存在具体性效应。 实验二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使用ERP技术,在词语联想任务中考察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加工差异,行为结果显示具体词和抽象词的正确率差异显著,具体词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抽象词的正确率。ERP结果发现在N400(350-550 ms)时间窗口,词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更大的负波,并且词汇类型和位置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大脑的中部和后部差异最大;在LPC(600-800 ms)时间窗口,词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更小的正波。 实验三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使用ERP技术,在心理表象任务中考察具体词和抽象词的加工差异,行为结果显示具体词和抽象词的正确率差异显著,具体词的正确率显著高于抽象词的正确率。ERP结果发现在N400(350-550 ms)时间窗口,词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更大的负波;在LPC(600-800 ms)时间窗口,词汇类型的主效应显著,具体词比抽象词诱发更小的正波,并且词汇类型与位置和半球交互作用显著,进一步分析显示在大脑前部和中部,大脑的右半球和中间位置差异显著。 基于本研究的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在真假词的词汇判定任务,词语联想任务以及心理表象任务中都存在具体性效应。 (2)在词语联想和心理表象任务中的具体性效应存在位置和半球的差异。 (3)实验结果符合扩展的双重编码理论,即在言语系统具体词比抽象词有更多的语义网络激活,同时表象系统的加工也促进了对具体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