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功能·翻译文学——多元系统理论研究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旨在运用理论述评以及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多元系统理论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从这一理论的源头、发展进程、贡献、局限以及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等方面,分析多元系统理论在翻译学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具体分析中做到: 1、“源”与“流”的结合。从源头出发,对多元系统理论的发展和变化脉络做出清晰的梳理,以更清楚地把握它的来龙去脉。 2、点与面的结合、以点带面。以多元系统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为“点”,进一步分析多元系统理论的整个研究框架和思路这一个较大的“面”,并在此基础上完善对埃文-佐哈与图里这两位翻译理论家翻译思想的认识。 3、述与评的结合、评述相间。对多元系统理论的描述和评价同步进行。在描述的基础上做出对该理论的评价和思考。 论文由六部分组成: 一、引论。阐述该研究项目的动机、多元系统理论的定义、国内外对多元系统理论的研究现状、课题的意义、研究方法和基本架构以及课题体现的新认识。 二、多元系统理论与俄国形式主义。该部分将重点介绍埃文-佐哈如何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基础上建构起理论框架,又如何在这一理论框架下使翻译文学登堂入“史”、如何实现了翻译观念的转变。 三、多元系统理论框架内的翻译研究“范式”。对比研究传统翻译理论与多元系统理论的研究模式,比较图里的描述翻译学与汉斯·弗米尔的目的论。重点放在图里如何在多元系统理论与詹姆斯·霍姆斯的翻译学框架下展开对描述翻译研究的探讨,如何实现了翻译研究的重新定向以及在研究方法上的转变。 四、多元系统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五、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描述多元系统理论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并据此反思中国翻译界对国外翻译理论接受中的价值取向与认识误区。 六、结语。
其他文献
尤金·奥尼尔是世界最伟大的剧作家之一,被称为美国戏剧之父。由于他的不懈努力,美国戏剧开始走上与美国小说和诗歌等艺术形式拥有同等重要地位的道路。他一生四次获普利策奖,并
翻译,作为跨文化交际的桥梁,不仅仅是简单的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也涉及两种文化间的交流。文化负载词反映了一国特有的文化,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然而目的语读者相应的认知语境的缺
  本文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出发,依据文本分析,围绕贯穿《都柏林人》中十五个故事的共同主题—“精神瘫痪”展开分析,探讨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状态,成因及乔伊斯在最后一篇故事《
政治演讲作为公众演说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宣传个人或党派的政治观点和政治主张,以雄辩的口才和激情感染听众并使其接受自己的观点,在国事互访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政
功能目的论究竟能否用于指导文学翻译,历来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见解,持反对意见的学者认为目的论只对非文学文本有效,对要么没有具体目的,要么风格太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