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运行数据的纯电动公交车内拥挤度估算研究

来源 :福建工程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rir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交车出行是城市居民主要出行手段之一,由于公交网络中车内客流信息不透明,公交车内拥挤的现象时常出现,导致乘客乘车体验降低。针对上述问题,本文基于纯电动公交车运行数据,进行纯电动公交车内拥挤程度估算。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纯电动公交车内拥挤程度划分。基于拥挤程度判断的相关研究和标准,对所研究的公交车进行车内拥挤程度划分。由于本文选用的车型较小,根据车内乘客所占用立席面积的大小,拥挤程度共划分为四类:宽松、正常、轻度拥挤、重度拥挤,并且对不同拥挤程度下的车厢内乘客数量计算区分,便于根据所划分的拥挤程度进行仿真实验分析。(2)提出基于纯电动公交车能耗分析的纯电动公交车内拥挤程度估算方法。首先分析纯电动公交车能耗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影响因素:车辆行驶工况、载客量、温度。从公交车在不同载客量下能耗不同入手进行研究,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泉州市公交车运动学片段进行聚类,构建车辆行驶工况。基于ADVISOR电动汽车仿真软件搭建公交车的整车仿真模型,并导入所构建的行驶工况进行不同载客量情况下的仿真实验,得出公交车在不同载客量情况下的能耗数据。同时将现场采集的车内人数数据和车辆的真实能耗数据整理计算,与仿真能耗结果作对比验证。在1064个对照样本中,拥挤程度估算的准确率达到86.37%。(3)提出基于RBF神经网络的特定线路纯电动公交车内拥挤程度估算方法。将现场采集的公交车内载客量数据作为标签与泉州市6路公交线路的公交车运行数据进行匹配,以整车车速、电机实际转矩、电机转速、锂电池放电电流、电机输入电流、SOC等7类特征数据作为样本数据,构建拥挤程度估算模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估算车内人数结果最大误差为4人,平均相对误差接近10.13%,均方根误差为0.1463,对拥挤程度估算的准确率达到89%。相比较于仿真能耗分析方法,准确率提高2.63%。但该方法仅适用于特定线路,易受外界天气和节假日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其他文献
基于残疾人就业现实情况不能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就业需求的矛盾,大力推动残疾人就业保障事业已然成为主流趋势。为促进湘西州残疾人就业保障事业稳步发展,从残疾人就业环境、就业保障政策、就业模式、公共服务体系、残保金的角度出发,深入分析、把握湘西州残疾人就业保障事业中存在的问题,而要持续、健康地推进残疾人就业事业高效、高质发展则需加强政府主导、加强残疾人教育与就业培训、多渠道增加残疾人就业机会保障、保障残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简称"残保基金",是我国一项为残障人士提供保障、促进就业的地方政府性基金,自2016年以来,为配合我国"营改增"政策的全面实施,广大中小企业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一度享受减免征缴的优惠政策。文章研究主要从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由来与发展入手,在随机探访了贵州省贵阳市多个中小型企业申报残疾人保障基金的情况后,以贵阳市企业为例,针对中小型企业,给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改革建议。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以下简称"残保金")是为保障残疾人权益,由未按规定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以下简称"用人单位")缴纳的资金。依据《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财税〔2015〕72号)、《财政部关于取消、调整部分政府性基金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17〕18号,以下简称"18号文")、《财政部关于降低部分政府性基金征收标准的通知》(财税〔2018
期刊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政策是中国残疾人分散按比例就业制度的组成部分,已有研究多数认为,残保金政策面临着征收困难,使用效率不高,作用未能发挥等问题。对残保金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发现,它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残疾人就业率的提高,丰富了残疾人的人力资本,优化了残疾人的就业环境,也改善了部分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但总体效果有限。认识上的偏差,政策设计本身的缺陷和实施机制的不完善是主要原因。故而,需要通过增强政策认同,加大
本文通过税务部门征收残保金带来的新变化,回顾和总结了温州市征收残保金取得的业绩经验,通过对征收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浅析思考,从全局出发,从细处着手,紧紧围绕以征收残保金为手段,促进残疾人就业这个中心任务为工作目的,在逐步健全和规范征收管理机制、完善征收操作程序、依法推进分散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等方面,建设性地提出了改进的意见,为提高税务部门的残保金征收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落实关
期刊
如今电动汽车规模庞大,永磁材料性能增强,永磁同步电机的应用逐渐趋于白热化,相关研究也层出不穷。随着控制技术的迅速成熟和高性能永磁材料的问世,永磁电机结合驱动控制系统普遍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驱动电机电磁振动与噪声分析及优化研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已不容忽视。本文以某型号纯电动汽车的12极48槽永磁同步电机在三相正弦振荡波工作电流驱动下产生的电磁振动与噪声展开探索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首先
近年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我国重点的发展领域,汽车消费市场也随之不断的升级改造,消费者对于车辆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汽车传动系统的扭振所带来的振动、噪声等问题,直接影响着车辆的舒适性以及安全性,为了解决该问题从而提高整车的相关性能,对扭振展开了全方面的研究。由于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中集成了多个动力源,与传统汽车相比,传动系统的扭转振动问题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特点,因此本文以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
不同于传统的燃油汽车,电动汽车将动力电池作为其动力源取代了原先的燃料,电机则取代了发动机,电控系统中的电机控制器便具有汽车变速箱的功能,它们综合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爬坡、加速、最高行驶速度等动力性能指标。汽车电机控制器在整个开发周期以及量产后都需要对其性能进行测试,而原先的测试技术无法满足其复杂的测试要求,因此,汽车相关组织逐渐制定了一种V模型开发的架构。硬件在环测试(Hardware-in-the-
近年来,移动机器人被广泛用于救灾救援和工业服务等方向,传统的地图构建方法难以满足移动机器人对高层次任务的需求,提升移动机器人地图构建的语义信息使其更智能化势在必行。目前地图构建的方法倾向于处理静态问题,而在动态环境中存在精度低、实时性差的问题。因此,本文针对目前地图构建方法在动态环境下存在的不足,引入光流法和语义分割方法将动态干扰对象从SLAM系统中剔除,保证实时性的同时提高SLAM系统在动态环境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革新层出不穷,全球经济结构不断变革发展催生新的工程人才需求。现代工程的范畴愈加广泛,不再局限于原有传统的工程类问题,而是向更具创新性和社会性的价值维度延伸,对工程技术人才的素质需求更加全面。尽管我国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高素质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是一项复杂的教育管理工程,如何从根源上提升教育质量,仍然是困扰高校工程人才培养发展的难题。为突破目前高等教育工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