锌钛复合机械镀层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来源 :昆明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fan19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械镀工艺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目前只有机械镀锌工艺得到推广运用。随着高强度机械零部件对表面防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单一的机械镀锌层难以满足当前服役环境的要求,这为高耐腐蚀金属防护层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良好契机。将钛及钛合金作为涂镀防护层,目前主要的工艺方法有熔盐电镀、溅射沉积和冷热喷涂等,但此类工艺的加工环境要求高、材料消耗数量大,应用受到一定限制。通过机械镀工艺在待保护材料表面制备锌钛复合相关镀层,能够提高普通机械镀锌层的耐蚀性能,同时能够延伸机械镀工艺的适用范围、拓宽钛及钛合金的运用途径。鉴于此,本文通过机械镀直接添加钛粉的方式,在钢铁基体表面制备锌钛复合机械镀层,对锌钛复合机械镀层的制备过程和性能展开研究。对于镀层制备过程,首先采用对比试验选取合适的钛粉活化介质,将钛粉表面氧化层去除,在镀液环境中能够持续保持活化易反应的状态,并观察锌钛混合粉末的沉积吸附过程。将活化的钛粉进行镀层试制,以镀层试制过程和结果为参考,选定合适的镀层质量的影响因素作为单因素变量,进行镀层制备的正交优化方案设计。镀层制备的优化实验主要评分项目包括复合镀层的厚度、1000h盐雾试验的腐蚀面积、自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极化电阻等特性。对镀层各项特性统计分析,确定最佳锌钛复合机械镀层制备方案。性能检测方面,针对锌钛复合机械镀层,借助光学显微镜、XRD、SEM和EDS等微观观察和成分分析方法,对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形貌和沉积机理进行探究;用划格法检测分析了镀层的结合强度,用贴纸法检测镀层的孔隙率,用电化学极化法检测分析了镀层的自腐蚀电位和腐蚀电流密度,用中性盐雾试验检测镀层的耐腐蚀性能。主要研究分析:(1)对比氟化钠、氢氟酸和氟化氢铵三种主要的活化介质,钛粉在氟化氢铵溶液里的活化效率较高,能够与钛粉发生反应并持续时间较长,使钛粉活化保持稳定。吸附沉积实验中,锌钛混合粉中的钛粉含量越高,团絮状物中残留的钛粉也越多,最后所得镀层中钛粉含量也会越多,但因此造成的浪费也越严重,钛粉的使用量对镀层中钛颗粒含量影响较大。(2)锌钛复合镀层最佳制备方案:锌钛粉末的混合质量比为15:11、氟化氢铵5g、硫酸亚锡15g、乌洛托品3g、OP-10 0.8g、酒石酸4g、EDTA2g。(3)锌钛复合镀层的主要组成为混合单质,不存在化合物。金属锡大量存在于镀层之中,主要位于各金属颗粒之间、镀层与基体之间的连接处,锡盐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先导金属引导吸附以及作为各组织间的连接材料,起到连接和包覆金属颗粒的作用。镀层的各金属颗粒和金属锡之间接触紧密,界限明显,其中大部分金属颗粒在玻璃珠和工件的冲击碰撞作用下发生了塑性变形。(4)金属颗粒和金属锡聚团之间相互挤压堆叠的状态阻碍和延长了腐蚀介质侵入基体的路径。镀层结合强度大,未见镀层翘起或脱落。在5%氯化钠溶液中,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位为腐蚀电位Em为-1096m V左右,腐蚀电流密度为1.31m A/cm~2,镀锌层腐蚀电流密度2.03m A/cm~2。复合镀层相较于铁基体(-600m V)为阳极性保护镀层,复合镀层自腐蚀电位比机械镀锌层(-1240m V)高144m V,腐蚀电流密度降低。在中性盐雾试验条件下,720h时复合镀层出现的红锈面积约为镀锌层的15%,腐蚀过程中镀层生成的白锈也有能够阻碍腐蚀介质对基体的腐蚀,但保护时间较短。
其他文献
随着考古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以达尔文为开端的演化论,借助自然选择的作用,对生物的产生和变化有着日益可靠的解释。在自然界中,利他行为是一种稳定可延续的行为策略,它应当可以被当作自然选择作用的对象。但是根据定义,利他行为是生物体牺牲自身适应性而增加他者适应性的行为,损失了适应性的生物体很难在生存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利他个体无法顺利演化。可这和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利他现象存在着不小的矛盾,此矛盾也被称作
模具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的零部件生产,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5CrNiMoV钢常用来制作大型的热锻模具,热处理过程的数值模拟技术为钢材料的智能制造提供基础。由于热处理数值模拟技术需要明确材料的组织转变特性和相变动力学模型、组织转变和应力之间的函数关系、温度和应力之间的关系以及基础的热物性参数。因此,本文通过DIL-805ADT动态相变热膨胀仪、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TTRAXⅢ型X射线衍射
随着人们对建筑室内热舒适的要求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影响人体热感觉的室内热湿环境指标。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室内热环境评价标准主要有ASHRAE-55和ISO-7730,但是这些标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生鲜农产品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品质和新鲜度的要求也日益提升。生鲜农产品属于易变质产品,具有易腐性、季节性和地域性等特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更高的保鲜要求。但我国的第三方物流(TPL)发展较晚,综合冷链流通率低、流通损耗严重。纵观已有的关于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二级或者简单三级供应链上,而对于TPL参与下相对复杂的三级供应链问
背景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目前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不仅可导致肝脏疾病相关的死亡,还与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Glc NAc)是形成几丁质(又名甲壳素)的基本单位,它以β-(1,4)糖苷键聚合而成线状多聚物——几丁质。Glc NAc是葡萄糖衍生物,具有重要的生物功能,不仅是
已有研究证实,乳酸菌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清除DPPH·、·OH及O2-·等自由基,且能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有巨大的应用前
化学生物传感的核心内容是有效获取生物体系内重要化学生物信息以探索各类化学反应过程与生命活动本质。而荧光探针作为化学生物传感技术的基石,由于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能够实时原位检测成像以及无损分析等特点,已日益成为化学、生物、现代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等领域不可或缺的分子工具。但是,现有荧光探针绝大部分都是基于探针与分析物反应释放信号报告单元的信号输出模式,这种“一步式”信号输出模式荧光开启的信背比有限,
目的: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与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相关期刊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采用频数分析和关联规则算法等挖掘处方用药规律,寻找高血压病痰湿壅盛证的药物配伍规律,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思路。方法:(1)收集资料。以“高血压”、“眩晕”或“头痛”为主题词同时并包括“痰湿壅盛”、“痰湿”等共为关键词,收集1979.1-2019.1年中医中药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痰湿壅盛证所有公开发表的相关
在中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采伐迹地,采用炼山后人工造林和不炼山人工促进天然更新方式(简称人促更新),分别建立米槠人工幼林、杉木人工幼林和人促更新幼林实验地,并在实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