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研究——以张谷英村为例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已成为新时期地方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建设关注的重要问题。传统村落大多拥有良好的自然环境,遗存大量文物古迹,蕴含独特的地域乡土文化,具有优越的保护价值和文化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正在大规模消失、衰败,保护传统村落及村落文化则意义重大。保护传统村落就是保护中国乡土文化、农耕文明、农民的乡土田园和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珍贵资源。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处理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变得更加迫切。因此,本文以张谷英村保护规划实践为例,针对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进行研究。  本文概述了传统村落概念、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包括综述、理论和案例;通过对威尼斯、布列塔尼大区、梅里达等国外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国外传统镇村保护中历史文物、建筑的保护与修复、保护与发展、保护规划方法、乡土建筑和聚落保护等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对李市、周庄、东山西山镇、陆巷古村等国内案例的分析,阐述了国内传统村镇保护和历史建筑保护的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统村落的整体性保护、原真性保护、合理利用持续保护、可持续性发展的保护和保护规划管理的五原则,即坚持政府引导民众参与相结合模式,建立保护与建设管理机构、传统建筑信息系统、合理的旅游支撑保护模式以及建设项目审批监督验收机制。总结出历史文化风貌、文物古迹、自然环境与景观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四个方面的保护策略。  传统村落保护规划需建立在保护与利用价值基础上,本文在国家历史文化名村评价标准和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传统村落保护价值评价体系。新的评价体系设立了传统村落规划与环境价值、建筑遗存价值、景观价值、文化价值和保护开发基础条件价值5个评价标准,综合考虑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和旅游开发潜力的需求,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和专家小组法,获得标准的权重,并结合已有研究成果设计了打分评价体系。通过对张谷英村保护价值的综合评价,印证了评价体系的有效性,为张谷英村的保护规划实践奠定了基础。在传统村落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的保护中,传统村落的更新与再生更加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现实践中的农民社区建设,提出了新农村建设与传统村落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和措施,应用在张谷英村保护规划中。  最后,建立相应的实施与管理措施以保证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落到实处,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管理及实施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作为土生土长在中国的宗教的道教,几千年以来同传统的中国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道教文化与思想的载体就是道教建筑,它是同道教的产生与发展而逐渐兴盛起来的。道教建筑的发展自
闽南沿海地区由于特定的地理区位,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外来文化和海洋文化的多重影响,成为多元文化的融合体,并由此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建筑。木作门窗作为传统建筑
西南山地城市生态基础理论与案例研究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研究的子课题,其提出了构成西南山地城市形态的五个方面,分别为:历史格局、生态文化、生态景观、生态安全、生态
本文以透明建筑为研究对象,以透明与支撑以及建筑三者关系的讨论为研究透明建筑的切入点,从透明建筑与其支撑结构整合的角度,总结当代透明建筑中透明与支撑的复合表现规律,解读透
学位
现今国内外的大型公共建筑,由于特别的建筑形式,常规传统的自然采光方式很难提供足够的室内照度,因此很多都采用人工照明的方式进行补充,造成了采光能源较高的现实问题。因此
城市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不断经历动态更新和传统积累。旧城社区便是城市发展至今的成果,与现代化的住区相比容纳了丰富而生动的生活场景。鹭江道社区所处于的
城市局部与整体利益的博弈与协调一直是一个重要而敏感的议题,本文选取住区与城市整体之间的协调性与整体性作为研究方向,重点研究如何通过规划设计控制与引导局部利益与城市
传统聚落作为乡土文化的物质载体,一直是建筑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往聚落空间结构与形态的研究中,多倾向于建筑学与城市规划学视角,已经形成一套从整体到局部的全方位空
建筑空间环境的建构过程中,受到众多自然、人工与人文环境要素的制约和影响。针对不同环境要素的分析与总结,有助于理解环境的基本结构与原理。图解是一种基本的设计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