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转型研究

来源 :宁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shiye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快速化、多元化、整合化的发展新时期,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面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校实施公共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通过对公共艺术教育特性和功能的探讨和研究说明在现今社会开展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意义。公共艺术教育是使人全面发展的教育,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能对大学生的表现欲、自信心、协调能力、创新思维、审美能力等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对于大学生、学校、国家、民族的发展非常重要。虽然公共艺术教育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是发展过程也困难重重。本文阐述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现状。一是现有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传统。如机制设置标准不统一,有归口于艺术学院的,也有归口团委的,没有专门独立的公共艺术教育中心机构,机构没有得到有效分化。再者公共艺术教育的功能也没有得到有效分化,从而导致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教学质量不高,公共艺术教育出现的异化现象如艺术专业教育日益发展,而艺术普及教育逐渐衰落,公共艺术教育的公共性没有得到很好体现等。此外公共认识观念和意识的不均衡性,如城市文化的不均衡性,审美观与艺术观的不均衡性,高校对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缺乏公共艺术教育管理基本意识等。就这些面临的现象和更深层次的隐患,总结不足,探讨原因,把教育从手段转为目的,作为实现社会价值的体现,而不仅仅是工具,增强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科意识、规范意识、特色意识,素质意识和质量意识,把重视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提到显要位置,公共艺术教育它是一种提高全民素质与人文素养的教育,能够把片面的人塑造成全面的人。面对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困境成因,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管理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适应时代的需求,在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型期,用现代化的教育管理来发展公共艺术教育,并就具体措施提出对策和建议。全社会需对公共艺术教育有正确的认识和关注,要促进公平,建立惠及全体、丰富优质、水平相适应的国家艺术教育整体氛围,体现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性”和“公共性”,同时体现公共艺术教育的时代性,用现代的技术或丰富的艺术教育载体来充实公共艺术教育,并且把握好公共艺术教育的深刻性,发挥其作为文化延伸和传播的作用。高校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组织机构,制定并实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优化公共艺术课程体系设置,构建立体式的公共艺术教育平台,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规范激励与评价机制等。艺术推动文化,文化又影响政治经济的发展,科学的管理带来艺术的丰硕发展,这也是本文的社会服务价值。
其他文献
艺术品是艺术家精神生产的成果,是艺术创作的物质载体,体现出主体与客体的完美结合,更是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产物。艺术品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具有
【正】 作为基层领导者,每一位处长都应具备一定的素质和领导能力,除了必须具备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外,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应具备用人的素质。用什么样的人,怎样用人,如何运用
在小学阶段,语文的核心素质培养要求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引导学生们质疑与思考,让学生们的思路拓展.核心素养要求学生们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语文综合能力也要提高.语文能力提高
动画电影产业作为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一直备受各国的重视。近年来,在政府的帮扶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中国动画电影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在产量和质量上都取得了重大的进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工程外立面围护结构形态复杂,针对2层以上主钢结构采用复杂形态的结构组合体系,其围护结构无法用砌体、金属板等材料进行填充,通过利用混凝土结构的可塑性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各行各业都融人了现代化的元素,教育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以前的“一根粉笔闯天下”过渡到今天的多媒体互动课堂,如何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对儿童学习的影响及其干预方法。方法采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家长问卷及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教师问卷对75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及其父母及老师
在新常态的经济发展趋势下,对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逐渐成为了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成本控制的过程是激发企业发展后劲、使成本保持在预估范围内的过程,更是一种调节、监督的过程。企业不仅要通过销售收入的增长来促进企业利润的增长,更要加强对成本费用的控制。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企业只有发展自身优势,提高其顺应时代变化与发展的应对能力,才能促进经济利益的增加。同时,传统的成本控制方法带来的局限
报纸
自2007年我国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以来,各试点高校在优化研究生培养过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与此同时,在研
本研究关注文化产业治理与产业集聚问题。理论梳理发现,现有研究对文化产业聚集和文化产业园区已经有了比较全面的涉及。但笔者也同时注意到,虽然这些研究强调了文化产业治理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