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梨多糖的分离纯化、降血糖作用及其对肠道微生态的影响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ifeisaboa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刺梨(Rose roxburghii Tratt)又名文先果、送春归,是蔷薇科蔷薇属落叶灌木,主要生长于我国西南山区,特别在贵州地区分布最为广泛。刺梨果实富含黄酮、多糖、维生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有机酸等营养元素,传统医学也用于治疗糖尿病、癌症、积食腹胀、高血脂、高血压和维生素C缺乏症等,是一种典型的药食同源的水果。多糖作为刺梨最主要的活性成分之一,但目前关于刺梨多糖的结构特征、降血糖活性、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尚不清楚。本论文选择刺梨果为实验原料,首先研究了刺梨多糖的提取、分离纯化、理化性质和结构特征;其次,通过体外化学实验、细胞实验和动物实验相结合,深入探究了刺梨多糖的降血糖活性和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最后,将一种纯化的刺梨多糖(RTFP-3)作为表面修饰剂和调控剂,成功制备出刺梨多糖纳米硒复合物(RP3-SeNPs),研究了其对氧化损伤大鼠胰岛瘤(INS-1)细胞的保护作用和机理,可开发成一种新型的硒补充剂,应用于糖尿病的治疗。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采用热水浸提法从刺梨果中提取刺梨粗多糖,命名为RTFP,经阴离子交换柱层析分离纯化得到四个组分,分别命名为RTFP-1、RTFP-2、RTFP-3和RTFP-4,其中RTFP-1和RTFP-3得率最高,分别占RTFP的12.30%和23.84%(w/w)。高效凝胶渗透色谱(HPGPC)分析表明RTFP-1和RTFP-3的平均分子量大小分别为128.7和67.2kDa;甲基化和1D/2DNMR分析表明,RTFP-1主要由→5)-α-L-Araf-(1→、→6)-α-D-Galp-(1→、→3)-α-D-GalpNAc-(1→、→4)-β-D-GalpA-(1→、β-D-Xylp-(1→和α-D-Glcp-(1→等糖苷键组成;RTFP-3主要由→6)-α-D-Galp-(1→、→4)-α-D-GalpA-(1→、→5)-α-L-Araf-(1→、→3,4)-β-L-Fucp-(1→、→4)-β-D-Glcp-(1→和β-D-Glcp-(1→等糖苷键组成。
  (2)采用体外化学和细胞实验评价刺梨多糖的降血糖活性,结果表明RTFP-1和RTFP-3均具有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分别为2.04和4.15mg/mL,且二者均属于混合型抑制类型。RTFP-1和RTFP-3存在时,酶-抑制剂解离常数Ki值分别为5.104和19.889mg/mL,酶-抑制剂-底物解离常数Kis值分别为0.421和7.007mg/mL。RTFP-1和RTFP-3对α-葡萄糖苷酶的荧光猝灭类型属于静态猝灭,两者与α-葡萄糖苷酶之间的结合位点数分别为1.04和1.44。细胞实验结果表明,RTFP-3可显著提高胰岛素抵抗HepG2(IR-HepG2)细胞的葡萄糖吸收能力、丙酮酸激酶与己糖激酶的活性,下调葡萄糖6磷酸酶mRNA表达量,促进IR-HepG2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肝糖原的合成。
  (3)以刺梨多糖RTFP-3(2 mg/mL)作为调控剂,采用单步绿色原位合成方法,制备得到稳定均一的刺梨多糖纳米硒(RP3-SeNPs)溶液,平均粒径为104.5nm;RP3-SeNPs能够有效降低氧化损伤INS-1细胞内活性氧(ROS)的产生和细胞内线粒体跨膜电位ΔΨm下降,抑制细胞内caspase-3,caspases-8和caspsae-9的过度激活,以及下调解偶联蛋白-2(UCP-2)的蛋白表达。结果表明RP3-SeNPs能够抑制H2O2诱导的INS-1细胞凋亡,保护INS-1细胞的正常功能。
  (4)通过体外模拟口腔、胃部、小肠和大肠消化实验,研究刺梨多糖RTFP-3在消化过程中的变化,结果发现唾液淀粉酶对刺梨多糖RTFP-3的相对分子质量无影响,在模拟胃、小肠消化体系中,多糖的相对分子质量发生改变,从67.59kDa降低为44.22kDa,还原糖含量从0.503mM增加为1.744mM,但是在整个模拟消化过程中,没有检测到游离单糖;在模拟大肠消化酵解阶段,经过48h酵解,RTFP-3使酵解液中的总短链脂肪酸含量从23.49mM增加到44.29mM。此外,RTFP-3还可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组成,RTFP-3使微生物组成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比值从14.89降低到4.68,提高肠道中有益菌的丰度。
  (5)以自发性糖尿病db/db小鼠为模型,膳食干预8周后,结果表明,RTFP可以显著降低db/db小鼠的体重、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和高血脂症状,RTFP还可以下调模型组小鼠肝脏中糖异生和脂肪生成关键基因的表达水平(如G6Pase、FAS、ACC-1、SREBP-1c和PPAR-γ),降低小鼠肝脏组织中脂肪的堆积;采用16SrRNA基因测序技术对不同处理组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生物多样性进行分析,RTFP的干预不仅逆转了糖尿病小鼠肠道内的厚壁菌门与拟杆菌门相对丰度的比值,而且提高了小鼠肠道中Bacteroidaceae、Bacteroidaceae_S24-7_group和Lactobacillaceae等有益菌的丰度,降低了Enterocaccaceae、Desulfovibrionaceae等有害菌的丰度。
其他文献
在过去几年里,有机太阳电池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由于非富勒烯受体的开发和器件工程的发展,单结有机太阳电池已经取得了超过16%的光电转换效率。为了进一步推动有机太阳电池的发展,需要发展能够在厚膜状态下仍能取得高效率的有机太阳电池材料(包括界面材料和光活性层材料)以满足大面积加工技术的要求。此外,还需要发展基于高效有机太阳电池的厚膜加工工艺、绿色溶剂加工工艺,制备可绿色溶剂加工高效大面积有机太阳电池。
学位
近年来,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难题。这迫使人们要不断探索高效的清洁能源存储手段,锂离子电池便是其中一种绿色而有效的储能技术。然而,电动汽车和大型储能系统的不断发展,使得锂离子电池在成本、安全性、能量密度和充放电性能等方面难以有所突破。和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材料相比,有机电极材料则拥有比容量高、种类丰富、成本低廉(主要是碳、氢、氧、氮等元素)、可持续性等优点。另外,有机材料的机械强度与
随着我国城市与工业的快速发展,大量的城市与工业固体废弃物随之产生。据统计,2017年,我国排放了超过3亿吨的城市固体废弃物以及33亿吨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与此同时,作为水泥生产大国,我国水泥工业每年消耗了大量的石灰石、煤等不可再生资源。利用水泥窑协同处置固体废弃物,将废弃物作为替代原料或燃料用于水泥熟料的生产,既可以解决固体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问题,还可以减少石灰石、煤等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是水泥工业可
学位
目前,我国的城市河道污染问题严峻,治理黑臭水体是国家和地方水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需求,黑臭沉积物的研究是黑臭水体治理的重要基础。过碳酸钠(sodium percarbonate,SPC)作为一种高效的氧化剂在土壤、地下水和工业废水中的污染物降解已有研究,但尚未见关于SPC作用于黑臭沉积物中的相关报道,且有关SPC对微生物菌群的影响了解极少。据此,本文以城市河道的黑臭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在探索SPC剂量
学位
酸性矿山废水(Acid Mine Drainage,AMD)是一类具有高酸度,高重金属浓度及高硫酸根离子浓度特征的废水,通常在矿区开采时或废弃后,由裸露的尾矿在雨水或径流的冲刷下溶解氧化形成。这些AMD的大量排放给矿区周边地表水、沉积物、土壤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AMD中富含的重金属等污染物进入土壤后,直接威胁着周围农业生态系统生产力与农作物食品安全。在矿区生态系统中,微生物所驱动的各类地球化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控制成效显著,空气质量已经有了明显改善,空气中PM2.5浓度大幅下降,但以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的持续增加,导致以臭氧(O3)为特征的大气复合污染问题却日趋严重。削减与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其中,催化氧化技术因具有经济高效、副产物较少等优点,已成为大气污染物排放控制最主要的技术。  本文选取广泛应用的铈基催化剂作为研究对象,以甲苯为目标污染物,通过控制
学位
酱油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调味品,在我国以及东南亚地区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随着酱油产量的不断提高,如何处理酱油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酱油渣也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酱油渣中富含水(40-70%),盐(5-15%)以及其他可被再利用的组分如油脂,粗蛋白等。目前,酱油渣主要用于生产饲料、鲜味剂等低附加值产物。酱油渣的高含盐量和缺乏深加工技术是制约酱油渣得到高值化利用的两大因素。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采
学位
太阳能光电化学(PEC)水分解制氢技术,能够将太阳能有效地转换和存储为清洁、可再生的氢能,是理想的太阳能储存方式。III族氮化物GaN及其合金InGaN纳米柱带隙在0.65~3.4 eV内连续可调,有望实现对几乎整个太阳光谱的利用,是理想的光电极材料,在太阳能PEC水分解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尽管InGaN纳米柱的PEC解水应用研究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目前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制约着其PEC
学位
可持续发展战略已成为全球性共识,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界可再生生物质资源日益引人注目。纤维素和甲壳素是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属于碳水聚合物,统称为天然聚多糖。它们具有安全、无毒、生物相容和生物降解等特点。因此,天然聚多糖材料备受青睐,在污水处理、食品农业、组织工程、纺织加工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但是,天然聚多糖材料在实际应用中却受制于较弱的力学性能。近年,聚多糖材料的力学强度通过纳米填充、化
学位
在目前的能源结构中,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所导致的环境污染与气候变暖等问题给人类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发展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氢气作为一种有效的能量载体,被认为是可以替代传统化石燃料的新能源,其中基于水的电解水产氢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关注。氢析出(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HER)和氧析出(Oxygen Evolution Re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