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内部控制案例研究

来源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fi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我国土地市场的火热,房地产信托也在不断的升温,自2008年以来,我国信托行业步入了高速成长阶段。信托作为房地产商的一种重要融资手段,对房地产行业有重要意义,而房地产行业紧密联系民生、拉动我国经济增长,因此促进我国房地产信托行业的高效稳定增长,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由于房地产信托行业的高风险性,信托公司需要更为完善的控制体系。同时,我国对该行业的管控日益严格,信托公司的竞争变得更为激烈。因此,信托公司必须加强其内部控制,提高风险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本文从房地产信托业务内部控制概述入手,运用先进的内部控制五要素理论,从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等要素,对Z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内部控制活动进行了讨论。对Z公司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概述后,按照Z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的运行流程,分别在各个环节定位其中的关键风险点,并根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风险的影响程度两位维度,综合评判了各个风险的重要性水平。在随后的控制活动中,着重关注重要性水平高的风险点,评判公司是否进行了有效控制。最后,评价了Z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内部控制成效,总结Z公司内部控制各个环节的可借鉴之处,并识别了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在控制活动、信息交流与沟通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完善公司内部控制的建议。这对于其他信托公司的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综合对Z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内控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可以发现公司内部控制已渗透到项目的各个操作环节,内控制度的设计和执行整体良好,但是仍存在待完善之处。本文丰富了我国房地产信托业内部控制的案例资源,完善了房地产信托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体系,对推动我国信托公司构建和完善房地产信托业务的内部控制框架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InSA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且具有很大潜力的一种微波遥感技术。该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的SAR影像数据,并且在困难地区同样可以进行大规模大面积的地形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该技术有潜力发展为一种高自动化、高精度的地形测量技术。InSAR技术的一个主要应用领域是快速获取数字高程模型
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企业如何能够脱颖而出显得尤为重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方式,在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其中销售业务内部控制作为内部控制整体的一部分也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它对于加强企业的销售管理、提高资金回收效率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控制企业在销售业务中的风险、增加企业的竞争力,进而促进企业的蓬勃发展。本文在对销售业务内部控制理论介绍的基础上
利润最大化是许多企业共同追求的目标,影响利润的因素自然也会被企业重视,利润的高低除了受到收入的影响之外,成本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所以企业在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进程中不可忽视成本的影响。现在随着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企业间的竞争从之前的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扩大到了国际企业间的竞争,使得竞争日益激烈与残酷。如果一个企业可以做到精准的计量出资源的消耗,尽可能的避免非必要性资源的损耗,就会给企业在制定价格的策略上
保险业作为金融业的关键组成部分,满足了社会经济损失转移与风险分散的需求,在现代社会制度中发挥着社会“稳定器”、经济“减震器”、发展“助推器”、风险“调节器”的作用。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迅速发展,财产保险行业的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一步步暴露出来,内部控制建设成为财产保险公司的重要关注点和关键环节。怎样优化公司内部控制系统构建,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与稳健经营,是财产保险行业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
近年来,我国正积极跳脱出传统制造模式的禁锢,加快实现产业变革,打造强国之路。企业为实现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就必须注重大力提升其管理统筹内部各项事务的能力。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各个企业不仅在外部经营谋求更好的发展势点,同时也积极改善内部控制寻求企业内生增长点。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帮助企业加强对内部组织的监督,约束企业内部人员的行为来防范出现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的事情,从而在企业层面提高内部
随着我国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尤其是本次国地税合并后,税务机关的任务更加繁重,对税收工作水平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我国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研究起步较晚,水平尚待提高,税收征管方面内部控制依然存在问题。因此,加强税收征管工作的内部控制并使其与当前形势任务相适应,是今后税收机关的重大现实课题。本文在内部控制理论研究基础上对M税务局的税收征管内部控制进行分析,借鉴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探寻税收征管内部控
2009年10月30日,中国创业板正式上市。创业板设立之初定位于“七新三高”企业,旨在为需要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但是暂时又无法在主板上市的创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高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渠道。截至2018年底,共有739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约占上市公司总数的20%,总市值达到4.6万亿元,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近年来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在沉重的业绩压力之下,试图铤而走险,通过财务造假来达到业绩
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租金、人力、物料费等经营成本不断攀升,食品制造业企业本身狭小的利润空间被一再压缩,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文以食品制造行业省龙头企业G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实地考察以及内部询问等方式,深入了解G公司的经营现状,旨在通过案例分析,为其他食品制造企业推行现代化成本管理改革提供实例参考。本文共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
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例时有发生,例如21世纪初的安然事件、世通事件,而规范的内部控制可以防止、发现并纠正上市公司提供虚假信息。基于此背景,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评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发现其内部控制存在的漏洞,而且有助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然而,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内部控制评价的重视程度有限,且多授权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评价。因此,本文基于注册会计师视角,采用文献综述法和案例研究法
审计质量作为会计师事务所的命脉和衡量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可靠性的重要依据,对于财务信息的预期使用者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对于投资者来说,他们利用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成果来决定投资,对于其他的预期使用来说,他们可以利用事务所的审计成果来了解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和真实情况。所以审计质量不仅对预期使用者重要,还对整个经济市场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国内一些规模较大的国内会计师事务所接连因出具虚假审计报告而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