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哮喘行动计划中支气管哮喘儿童依从性情况,判断依从性差异对支气管哮喘控制情况的影响,评估电子版《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在门诊对于5岁及以下儿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评估5岁及以下支气管哮喘儿童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纳入2017.08—2019.12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哮喘门诊首次确诊400例支气管哮喘患儿,均予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ICS)治疗,纳入电子版《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China Children Asthma Action Plan,CCAAP)管理(软件名称:薄荷呼吸)。根据其用药依从性,按照医嘱规定,使用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3个月,纳入实验组;未按医嘱规定,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时间<1月,纳入对照组。在初诊时由专科护士示范电子版CCAAP具体使用方法,专科医生告知其目前所处于的“交通信号灯”区域(哮喘控制分级),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先兆,应急缓解药物的应用方法及剂量,告知其每日监测症状、记录用药情况,每月完成儿童呼吸和哮喘控制测试问卷(Test for Respiratory and Asthma,TRACK),通过电子版CCAAP手机端及时与临床医生沟通。从而对比患儿哮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就诊次数、住院次数及TRACK问卷评分评估哮喘控制情况(每月1次,共13次)。采用SPSS 2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定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定性资料采用例数(率)表示;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设计的问卷在随机于复诊患者中发放130份,通过手机由家长填写问卷,调查内容包括:(1)一般情况:包括患儿年龄及性别、家长年龄及性别、居住地、家庭经济收入、家长的文化程度等;(2)哮喘知识及药物的了解程度;通过依从性分组情况,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别对比两组儿童的性别、家长的性别及年龄、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居住地、家庭月收入及对哮喘知识及药物的了解程度,分析依从性的影响因素。结果:1.评估5岁及以下支气管哮喘儿童依从性与治疗效果的关系:(1)基本信息:本次研究共纳入400例支气管哮喘儿童,年龄均≤5岁。其中男童276名,女童124名;平均年龄为(3.71±0.79)岁;平均体重为(12.82±4.83)kg;平均身高(81.76±12.61)cm;足月儿为358名(89.5%),早产儿42名(10.5%);顺产为202名(50.5%),剖宫产198名(49.5%);单胎386名(96.5%),多胎14名(3.5%);母乳喂养216名(54.0%),人工喂养152名(38.0%),混合喂养152名(38.0%),配方奶喂养32名(8.0%);食物类过敏原阳性为12名(10.4%),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为86名(74.8%),两者均阳性者17名(14.8%);无过敏性合并症者128名(32.0%),单纯合并有湿疹者176名(44.0%),单纯合并有过敏性鼻炎者29名(7.2%),二者均有67名(16.8%)。(2)哮喘控制情况:两组患者在基线期时哮喘控制情况不同,实验组的控制率为22.0%,低于对照组(2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24,P=0.203)。第1(χ2=5.827,P=0.016)、2(χ2=14.509,P<0.001)、3(χ2=11.927,P=0.001)、4(χ2=57.567,P<0.001)、5(χ2=20.023,P<0.001)、6(χ2=20.027,P<0.001)、7(χ2=10.611,P=0.001)、9(χ2=13.597,P<0.001)、11(χ2=11.407,P=0.001)、12(χ2=21.914,P<0.001)个月随访中的TRACK问卷情况,均实验组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在第8(χ2=0.365,P=0.546)、10(χ2=0.150,P=0.699)个月的随访中的TRACK问卷情况,均实验组的控制率高于对照组,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在哮喘急性发作次数(U=9460.000,P=0.043)、因哮喘发作急诊就诊次数(U=9669.500,P=0.033)及住院次数(U=9748.500,P=0.007)中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2.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分析:共发放130份问卷,共收集反馈问卷例122例,回收率为93.8%;其中男89例,女33例;平均年龄(3.98±0.89)岁;患儿家长中男15例,女107例;年龄28岁~60岁,年龄平均(35.37±21.75)岁。12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中,依从性好77例(63.1%),依从性差45例(36.9%);χ2检验两组患者之间患儿居住地、家庭月收入、疾病及药物认知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将以上3个指标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高(OR=2.690)、居住在城市(OR=2.309)、对疾病及药物了解(OR=2.246)均为依从性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1.在5岁及以下支气管哮喘儿童的治疗过程中,依从性更好的患者哮喘控制比例更高。电子版《中国儿童哮喘行动计划》给哮喘儿童居家可以帮助医师更好的判断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情况。2.居住在乡村、家庭月收入低、对疾病及药物不了解均作为独立危险因素增加,吸入型糖皮质依从性减低。在诊疗工作中,加强对家长哮喘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是加强患者自我管理,提高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糖皮质治疗依从性的重要措施。3.哮喘专科医生应该更加主动地强调哮喘行动计划和哮喘教育计划的重要性。对于如何在哮喘教育项目中更好地解决健康知识普及,应该做更多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