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大量父母外出务工,这使得农村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情感缺失。与此同时,同伴接纳是对父母关爱缺失的一种补偿性社会支持,同伴接纳程度从侧面反映了个体的同伴交往水平和个体社会适应能力。较高的同伴接纳意味着孩子有更多的安全感、较低的孤独感和较少的冒险行为。因此如何提升农村幼儿同伴接纳水平,已受到越来越多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同时,已有研究发现,家长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回应方式,会影响孩子的社交技能等,而对于同伴接纳的影响却为未有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农村地区家长对孩子消极情绪的回应与幼儿同伴接纳的关系进行调查和研究。为此,本研究选取了西南地区的3个乡镇42个村。319名家长和319名幼儿参与了本次调查研究。参与调查的家长中祖辈为105人,父母为214人。用问卷法了解家长对孩子消极情绪回应方式、幼儿情绪调节,用访谈法了解幼儿同伴接纳。研究结果发现:(1)幼儿同伴接纳性别差异显著,女幼儿同伴接纳显著高于男幼儿;主要抚养人也会对幼儿同伴接纳造成显著影响,父母抚养的幼儿同伴接纳高于祖辈;(2)家长对孩子消极回应在幼儿性别、家长学历水平、抚养人类别上差异显著;家长对女幼儿会表现出更多的问题解决回应、情感安慰回应和情绪表达回应;高中及以上学历家长,问题解决回应和情感安慰回应最高,惩罚回应最低,小学及以下学历家长忧伤回应和惩罚回应最高;父母问题解决回应、情感安慰回应显著高于祖辈,忧伤回应、惩罚回应显著低于祖辈;(3)问题解决回应、情感安慰回应正向预测同伴接纳;惩罚回应负向预测同伴接纳;(4)情绪调节能力在家长支持性回应(问题解决回应和情感安慰回应)和惩罚回应与同伴接纳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