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围性面瘫,现代医学称为面神经炎或面神经麻痹,是一种因面神经功能障碍而引起面部表情肌瘫痪的疾病,临床以口眼歪斜为主要症状,不同患者可能会同时伴有眼干流泪、耳周疱疹、听觉过敏或减退以及舌前三分之二麻木等相兼症状。中医认为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风热之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痹阻气血,致使经筋失于濡养、筋肉失于约束、筋肌弛缓不收所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的季节性,多数发病急速,且常见一侧面部发病。该病有一定自愈性,大部分患者可痊愈,少部分患者会出现后遗症和并发症。目的通过对2008年6月~2014年5月期间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住院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病历做回顾性研究,初步分析总结周围性面瘫发病的影响因素,同时将此影响因素与患者临床主要的兼症进行简单的相关性分析,以期能总结出不同影响因素对周围性面瘫主要兼症所产生的影响,从而为周围性面瘫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1.对2008年6月~2014年5月在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住院的周围性面瘫患者病例进行筛选,按照课题所设计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严格筛选出165份均来自北京地区的有效病例。2.对筛选出的165份病例进行信息采集,主要采集指标包括:(1)一般临床资料: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等;(2)病史资料:中西医诊断、发病的影响因素、入院时间、入院时的主要症状及相兼症状等;(3)发病月份等。3.对采集到的病例信息进行数据整理后录入到SPASS统计软件做出统计学分析,对所得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周围性面瘫的患者整体上男女性别差异性不明显,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以中年入(36-55岁)为多,占39.4%,这可能与中年人面临的生活、工作压力较大,同时身体机能开始衰退有关,若同时感受风寒、风热等外邪,较青年及老年人更容易发病。青年人(36岁以下)占30.9%,老年人(55岁以上)占29.7%,二者发病率大体相当。青年人发病多因起居不慎,感受风寒、风热等外邪所致;老年人多因机体衰退,气血不足,同时又感受外邪而致病。2.周围性面瘫冬季发病人数最多,其次是秋季,春夏季节的发病率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冬季天气较为寒冷,容易感受风寒有关。3.周围性面瘫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大致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方面。外因包括风寒和风热,但以风寒为多见。其中感风寒者四季皆可发病,以冬秋季节为多;感风热者以夏春季节多见,但总发病率较低。内因以劳累和情绪波动为主,且不同内因与患者的主要相兼症状有一定的相关性,如发病前内伤劳累者多表现为同侧舌前三分之二有麻木感,而情绪波动者多表现为眼干、流泪等眼部症状及耳周疱疹、听觉过敏或减退等耳部症状。内外因多同时作用于人体而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