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性主义或者说是女权主义,源自于19世纪中叶的西方女权运动。西方女权运动是西方女性觉醒之后自主发起的一场争取平等权利的运动,通过对男性的批判和社会的批判揭示女性自身深受压迫的根源,影响颇为广泛。西方女权运动的相关理论和作品后来逐渐译介并传入到中国,对中国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相比较之下,中国五四时期的女性解放不是女性自发提出的,而是伴随反封建的民族解放运动,由男性启蒙者提出,因此女性解放作为民族解放的一部分,渗透着男性对国家和民族解放的实用诉求。在以往的研究中,研究者要么就五四时期女作家的作品进行女性觉醒意识的梳理,要么就五四时期的女作家做个性化的解析,也有研究者解读这一时期女性作品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女性在性别意识觉醒之后争取权利以及反抗封建包办婚姻的抗争。笔者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们除了要求反封建、反传统,还普遍追求“人的解放”、“个性解放”等权利。在“人的解放”的宣言和呼声中,女性解放的问题随之被提出。作为人类的终身大事——婚姻大事,在五四知识分子抨击封建家庭制度的时候首当其中。“婚姻自由”、“恋爱自主”的呐喊声比比皆是,反映在文学作品中,这一时期婚恋题材的作品非常丰富,婚恋题材的作品也许更能体现两性在社会思想大转型时期,内心的真实渴望和体验。因此,本文重在做文本分析,以五四时期两性作家创作的婚恋小说为研究对象,以两性对婚姻和恋爱的追求作为切入点,通过作品中两性话语特质的不同,挖掘性别对两性作家叙事的影响。除了引言和结论,本文共分三章,呈递进式结构。引言部分对比中国女权运动和西方女权运动的不同,说明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社会性质和男权意识,为后文的论说做下铺垫。第一章从女性解放发起的原因、过程以及在理论和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具体分析五四时期女性解放的特点。第二章主要从两性作家婚恋小说言说的话语特质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挖掘五四时期文本中话语言说体现出的中国独特性,接着对五四时期男作家文本中男性话语的权威和女性的失语做出分析,最后从女作家的作品看女性自身言说的努力。第三章详细分析两性的这种话语特质在文本中的体现和运用,从两性文本中各自对女性的反叛姿态、对爱与欲的追求和婚姻内的新旧女性处境等几个方面,探讨两性言说特质背后的性别意识。结论部分总结两性作家的性别身份对其叙事差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