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例遗传性易栓症患者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分析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hui18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收集9例遗传性易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病特点,探索其治疗、预后与基因型的关系,并通过阅读相关文献提高对遗传性易栓症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于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9例遗传性易栓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蛋白C、蛋白S、抗凝血酶III活性测定、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基因检测、治疗及预后等资料,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在9例患者中,3例有静脉血栓形成家族史;4例反复(≥2次)出现血栓事件;3例合并有静脉血栓栓塞症其他危险因素(1例合并妊娠,1例合并有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服用激素治疗)。血栓事件:3例表现为脑静脉血栓形成,3例表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表现为肺栓塞,1例表现为脑梗死,1例同时出现上肢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脑静脉血栓形成。8例患者的抗凝血酶或蛋白C或蛋白S活性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病例8的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的活性均未出现改变,但基因测序结果显示9例患者均发生了遗传性易栓症相关基因基因突变。分别是SERPINC1基因c.951G>C突变、PROC基因c.565C>T、c.812G>A、c.935C>A突变,PROS1基因c.2001A>G、(C-A)+520 to termination(nt2698)、c.76+1G>C、c.1063C>T突变,F5基因c.1000A>G突变。8例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均接受了抗凝治疗,其中病例9同时接受了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病例3表现为脑梗死,接受了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经过治疗后9例患者均好转出院。结论1、本研究中9例遗传性易栓症患者均表现为血栓栓塞,首次出现血栓栓塞≤30岁。2、本研究在9例患者中发现了3个新的基因突变,分别是PROC基因c.935C>A突变、PROS1基因c.76+1G>C突变和SERPINC1基因c.951G>C突变,它们可能会影响相应抗凝蛋白的活性,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3、对于出现早发性或复发性或家族性血栓栓塞,以及异常部位血栓形成的患者,建议进行易栓症相关基因检测协助诊断,确诊后根据不同类型的易栓症制定个体化的抗凝治疗方案。
其他文献
目的:采用横断面的相关因素分析设计,探讨癫痫共病焦虑抑郁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并研究癫痫共病焦虑抑郁患者与不共病焦虑抑郁患者的脑电背景活动在非线性特征上的差异。方法:1.采用SAS/SDS自评量表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门诊癫痫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进行评估,并收集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如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等)、临床特征(如癫痫发病年龄、病程、有无明确病因、癫痫发作频率、一周内是否有癫痫发作等
目的目前对于选择性激光熔化(SLM)的工艺研究较多,但大多停留在对标准试件的理化和组织的基础研究,对与成形的尺寸精度报道较少。在应用领域,由于口腔修复体个性化程度高,对尺寸精度有较高要求。本课题以单冠作为测试试件,以激光参数为变量,对影响单冠适配性的参数和影响其表面粗糙度的因素进行研究。以多单位联冠作测试试件,以支撑作为变量,研究支撑设计对于多单位联冠尺寸精度影响,SLM工艺技术是否满足对复杂义齿
目的:探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我院行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的病例22例。其中女性10例,男性12例,年龄在25~59岁之间,平均41岁。挤压伤8例,热压伤2例,机械绞伤6例,电锯伤6例。其中拇指软组织远端缺损4例,食指脱套伤2例,环指软组织缺损4例,手背及手指软组织缺损3例,手背部软组织缺损6例,手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DD)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肺癌围手术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诊断价值,对高危患者进行有效筛查,为早期诊断提供有力客观依据,以便及时干预和治疗。方法:收集广西北海市人民医院胸心血管外科2016年1月~2019年11月住院行手术治疗并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原发性肺癌”的患者120例,手术前及手术后第1、3、5、7天检测hs-CRP和DD水平,并于手术前
目的:顺铂(cis-diaminedichloroplatin,CDDP)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治疗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化疗药物,既往研究认为CDDP的抗肿瘤作用机制主要是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然而顺铂治疗后常常会引起肿瘤细胞的凋亡性耐受,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探索顺铂新的抗癌作用机制,增强顺铂药物作用敏感性将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意义。细胞
目的:对3例口腔原发性多发鳞状细胞癌(oral multiple primary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MPSCC)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中1例患者进行了基因差异性表达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口腔多发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临床资料:本文共收集的在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接受治疗的3例OMPSCC患者(男2例,女1例)。收集每例
目的:系统评价HPV阴性与阳性宫颈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Wan Fang Data)等数据库,搜集与HPV阴性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相关的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后,采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2篇文献,共12个病例-对照研究,共6497例,其中HPV
目的:前哨淋巴结定位越来越多地用于子宫内膜癌的分期。然而,目前支持前哨淋巴结定位代替传统的淋巴结清扫术的证据仍较少。本文目的是回顾现有的证据,通过meta分析比较前哨淋巴结定位和淋巴结清扫术在子宫内膜癌分期和肿瘤预后方面的影响及作用,评估前哨淋巴结定位的非劣效性。方法:本研究从计算机数据库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
1.白细胞介素-33对肝癌细胞干性影响的研究目的白细胞介素-33(interleukin-33,IL-33)作为促炎因子,通过结合其受体致癌性抑制基因2(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ST2),参与了炎症,过敏性疾病,组织修复,肿瘤等多种疾病生理过程,然而它在肝癌中的作用还不明确。本研究利用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IL-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心脏损害与相关免疫指标的关系,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心脏损害的病情状况评估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2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根据排除标准,剔除88例,其余13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SLE合并心脏损害患者76例作为观察组,59例SLE未合并心脏损害患者作为对照组。分析患者以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