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平台用户协议中争议管辖条款的效力研究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hui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电子商务平台单方面提供的格式条款中,为矫正不正义应侧重用户利益的保护,由被告所在地(通常是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所在地)法院管辖的条款看似符合一般管辖原则,但实质上排除了用户选择其他法院进行诉讼的权利。且我国司法实践中已出现大量管辖权异议案例,平台注册用户对平台提供的管辖权条款效力提出质疑,不同法院对此类条款作出了不同的效力评判,但并无统一的审查标准。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分别简称《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法律、司法解释对该问题作出尝试性规定,但围绕争议管辖条款的对人效力范围、性质甚至审查规则等仍需在理论和实践中进一步明确。
  本文的核心观点如下:用户协议中的管辖条款不仅涉及当事人程序性诉权,更关乎实质性权利与义务的分配,因此相对于程序法上的规制,更应该通过实体法律规范对其进行效力审查。结合域外立法、司法经验和我国当下电子商务发展环境,法院不仅要关注平台是否履行提请注意义务来保障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此种提请注意义务的审查标准,还要考虑争议管辖条款是否实质性加重消费者负担、是否符合公平性要求,即使在订立管辖协议时经营者已经尽到了提请注意义务,用户仍可以管辖条款内容违反公平原则为由主张其无效。本文试图构建该类管辖条款的审查规则,提出司法裁判上的建议,明确消费者权利的保护范围,处理好消费者权利与经营者的经济自由之间的冲突。
  为对核心观点进行论证,本文首先通过介绍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对争议管辖条款效力的态度并对其分别作出评价,同时探讨立法对争议管辖条款效力的规制必要性;其次对法院近年来争议管辖条款效力认定的相关案例进行梳理分析:法院已然关注争议管辖条款的程序价值,注重消费者权益的保护,但传统格式条款的规制方式已然不足以对争议管辖条款之效力进行全面审查;再重点关注法院在争议管辖条款效力认定上存在的具体问题,包括此类条款的对人效力范围、电子商务平台提请消费者注意方式的具体标准及消费者是否承担实质性负担之判断标准;最后则基于前文之论证,提出对争议管辖条款效力认定的若干建议:法院应在根据电子商务平台的不同类型明确争议管辖条款之效力相对性的前提下,首先通过此类条款的订立程序做效力上的审查,关注电子商务平台是否达到“提请注意义务”之实质性判断标准,再考虑争议管辖条款的具体内容其是否实质性加重消费者负担、是否符合公平性要求。
其他文献
民诉法解释第247条、第248条自实施以来,关于如何判定后诉构成对前诉的重复起诉,司法解释确立的标准与司法实践中的判定方式存在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分不清“一事不再理”的法律原则与民诉法解释第247条的关系;分不清法律关系与诉讼标的关系;模糊诉讼标的与诉讼请求的关系;对于后诉诉讼请求实质上否定前诉裁判结果中的“实质上”的理解存在问题等。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司法审判实务对于“诉讼标的”、“
见义勇为处于立法与道德的模糊地带,近年来广受学界和实务界关注。我国目前的全国性法律文件中尚无对“见义勇为”的系统规定,仅在《民法总则》第183条、《侵权责任法》第23条中对“见义勇为”进行了抽象概括。而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对见义勇为的概念界定也截然不同,以致见义勇为的法律定位始终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学界对见义勇为的诸多基本问题同样存在较大争议。而在司法实践中,同案不同判、见义勇为者“流血又流泪”的
近年来,区块链被视为可能引发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颠覆式创新,区块链技术和相关应用引起多个行业的广泛关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延伸到多个领域,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成为热点,而证券行业是区块链技术应用的重点领域。本文以区块链技术在证券发行领域的实际应用为切入点,主要研究区块链技术下证券发行给法律监管带来的问题,梳理出区块链技术下证券发行带来的变化及引发的问题,并针对性的给出相关法律监管建议。  本文共分为5章
学位
眼下人工智能在方方面面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交通方面便是自动驾驶汽车的出现,掌握好这项技术既可以在安全上减少因疲劳、酒驾等原因产生的人祸,也可以减少在驾驶方面所需要亲力亲为的时间,但是这一新生事物所具有的自主无人性、学习性等特征也对现行法律适用的问题上带来了挑战。  对此本文以自动驾驶中智能水平较高、无需人类进行干预的无人驾驶汽车为研究对象,结合百度公司研发的无人车Apollo的基本原理与法律
包商银行因信用危机被宣布接管,此次接管是我国银行接管法律制度实践的典型案例,该案例为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敲响了警钟,为学者研究银行接管法律制度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同时也为完善我国的银行接管法律提供了方向。  本文主要聚焦我国商业银行接管理念及制度存在的问题,从银行接管理论入手,借鉴国外的银行接管法律,然后以我国发生的银行接管案例为例,分析我国银行接管制度存在的问题,落脚点在于构建我国市场化导向的银行接
利用资金优势操纵证券市场是操纵行为中最常见和基础的手段之一。资金作为证券市场构成和运行的基础性要素,会向普通投资者传达出最直接的证券交易价量信号,在操纵过程中容易对市场造成严重的破坏,而且在打击资金型操纵时还需考虑到对整体交易环境与活力的影响。同时在现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型操纵可以演变出多种手段,给认定上带来了很大压力。所以本文试图研究其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修正其构成要件,并就其认定标准中存在
学位
保险利益原则自从1745年海上保险法入法以来,已成为世界公认的保险基本原则之一。正如其诞生背景以及立法者的初衷,保险利益原则为防止赌博、防范道德风险之目的,无论从海上保险到陆上保险,还是从财产保险到人身保险,均发挥了不可否认的作用。各国对财产保险中的保险利益少有争议;而在人身保险中,不同国家呈现不同的发展路径。有的国家彻底废除了保险利益要求,如澳大利亚;有的国家规定保险利益的同时,以“同意”原则为
学位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社会分工呈现精细化趋势,新的交易类型与交易模式不断涌现,民事主体难以获得足够的信息以支撑其作出能够实现预期目的的交易决策。由此所缔结的合同往往与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相违背,不披露所带来的形式上的缔约自由最终演化为实质意义上的缔约不自由;另外,由于主体间存在信息不对称,信息优势方可能会滥用其优势地位而大行欺诈行为,而这亦是对诚实信用原则的违背。先合同信息披露义务正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热衷于在互联网发布、分享自己的生活,新闻媒体趋于通过网络传播信息。互联网信息永久储存和记忆的特性,打破了人类天然的遗忘机制,不符合信息价值随着时间而递减的规律,可能导致个人被过去的信息所困扰,进而有损其人格尊严。为保障这一权益,被遗忘权应运而生。研究被遗忘权立法建构的基础理论和本土化可能性,有利于深刻认知大数据时代的权益冲突问题,有利于完善我国个人信息保护体系,有利于
学位
自动驾驶汽车虽尚未普及,但不难想象有朝一日终会取代传统机动车。快速发展的自动驾驶技术正在引发没有直接先例的问题,难以避免之一的便是自动驾驶汽车交通事故。自动驾驶汽车面对因应传统机动车及其交通事故而生的交强险制度,在能否适用及具体适用情况方面存在诸多困境。典型的,自动驾驶汽车作为高度智能化的范例是否还为适格的被保险车辆?对无需人为干预即可完成行程、实现危险最小化状态的自动驾驶汽车,车辆所有人、管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