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是社会语言学所关注的重点问题,旨于探索语码转换背后的社会动机,讨论语码转换和社会因素在宏观层面的关系。然而,在1968年美国出台“双语教育法”后,学者们对语码转换的研究逐渐从社会语言学跨越到了教学语言学,继续探讨教师在课堂上的语码转换。课堂语码转换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已有国内外研究在课堂语码转换的各个维度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与此同时,教师的信念与行为的研究也逐渐兴起,成为学者们争相研究的新领域。那么,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信念和行为状况如何?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信念与行为的关系是什么?什么因素又会影响他们的信念与行为?本研究将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山西省河津中学的高中英语教师为研究对象,使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探讨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信念与行为。基于此,笔者使用SPSS19.0软件对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的信念、行为以及信念与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信念——高中英语教师对课堂语码转换的整体性认识处于中上水平,在语码转换的术语界定、使用原则、语种、效果评价和影响因素上的信念水平较强;在类型、功能、动机、时机、频次的信念上,教师有一定的教学信念,但信念水平不强。然而,在术语界定上,教师对术语的认识比较浅显、模糊,对课堂语码转换术语的了解不深刻;教师对定义的理解多从字面意思来看,对定义的理解不深刻、不完整。在使用原则上,部分教师并不清楚课堂语码转换的具体使用原则,对语码转换的具体实施缺乏思考。不同教龄、不同学历、不同职称会影响教师的信念。2.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行为——高中英语教师堂语码转换的行为既有一致性,也有差异性。教师在功能、动机、频次、效果评价上的行为具有一致性,在语种、时机、类型上的行为具有差异性。然而,在频次上,教师过度使用英汉语码转换,过多使用汉语语言,忽视学生英语水平的全面发展,忽视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发展;在动机上,唯高考主义论使教师只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发展。不同教龄会影响教师的行为。3.高中英语教师课堂语码转换信念与行为关系——高中英语教师堂语码转换的信念与行为具有一致性,也具有不一致性。教师在功能、动机、语种、频次的信念与行为具有一致性,在类型、时机、效果评价的信念与行为具有不一致性。教师信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而教师学习经历、学生特点、教学资源和高考政策等因素会导致教师信念与行为的不一致。从研究结果入手,笔者从教师和学校两方面为教师的课堂语码转换提出了建议,以促进教师课堂语码转换信念与行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