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诗派相关论文
诗歌形象与诗歌创作关系紧密。在抗战时期,为了克服抗战诗歌为现实斗争服务过程中存在的空泛、粗陋、直白倾向,诗歌创作的“形象化”......
“七月诗派”是在胡风的引导下,以《七月》、《希望》为阵地而形成的一个诗歌派别,其创作生涯贯穿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整个过程,也......
《希望》是七月诗派的主要刊物之一,联结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跨越了战时“陪都”重庆和国际化大都市上海这两大城市。《希望》创刊......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如何在与人民和现实结合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诗歌素质这一非常紧迫的时代课题,除了创作出一批富有感染......
文革时期的“潜在诗歌”是一种比较复杂的文学现象,与当时占主流的文学相比,只能以手抄本或地下的方式进行流传,但自新时期以来,这......
七月诗派诗论的特异之处在于他们总是将创作主体看作是一个与客体有机统一的存在,将创作过程中用来“拥抱客观”的“主观”看作是......
四十年代国统区创作的具有现代性的诗歌呈现出多途并进的局面,现代主义诗歌经过自觉的反思、调整与革新,在新的历史环境下获得进一步......
绿原,本名刘仁甫,另有笔名刘半九,著名诗人、翻译家、外国文学编辑家,“七月诗派”代表诗人,曾被台湾诗评家称为“大陆生命力最强......
胡风的主要贡献是以其鲜明的主观战斗精神为核心而形成的诗学思想.他的诗学思想主要表现为:高扬主体的现实主义诗歌观念形态;创作......
作为七月派的旗手和精神领袖,从事过多年编辑职业的胡风对七月诗派的影响十分深远.胡风创办的《七月》和《希望》杂志为新生创作力......
七月诗派是一个与中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同步前进的诗歌流派,它的形成得益于胡风文艺理论的指导。这一诗派强调诗作者的主体性作......
在40年代崛起于诗坛的七月诗派,突破传统现实主义的框架,探寻自己的艺术思维模式,建构起自己的诗歌艺术世界。在追求诗的主观与客观、理......
庄涌是20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中国诗坛的一颗闪耀之星,曾以"抗战诗人"名震全国。他是"七月诗派"著名诗人之一,诗歌曾结集两册问世。诗......
“七月诗派”是诞生于抗战的硝烟中一直活动到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强烈时代特征和革命激情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而曾卓是“七月诗......
罗洛文学实践的不对应现象,表现在罗洛的诗歌翻译与诗歌创作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他在文学鉴赏、文学批评中也表现出理论上的极大不同......
七月诗派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歌流派,该派有一个很重要的诗学观点就是"人诗合一说"。虽然中国自古就有"诗品即人品"的......
七月诗派作为中国新诗史上重要的诗歌流派,其现实主义诗风备受关注。胡风作为七月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国族想象”的内涵充分......
七月诗派是一个影响比较大的现实主义流派.以《七月》、《希望》为创作阵地,以胡风提出的"主观战斗精神"为创作宗旨,将客观现实和......
作为"七月诗派"前期主将之一的鲁藜,在延安时期的诗歌创作中始终保持和发扬着尊重时代和读者心灵的倾诉衷曲的质朴的诗风.他用小草......
诗人比之常人具有更明确的生存自觉和理性自觉,在主动担负描述个体的生存状态,并且主动为个体生存寻找精神出路的过程中,作为人生......
七月诗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尽管诗人所在地域不同,生活境遇和美学情趣不同,但在总体创作中却明显地表现出共......
鲁藜是"七月诗派"的重要诗人,他的新诗创作活动历经六十余载,跨越两种社会形态,为读者带来审美享受的同时,也折射出了时代风云与社......
七月派诗歌一方面明确排斥恋爱题材,贬低一切不符合左派政治标准的女性形象;一方面又极力尊崇以"母亲"为代表的女性形象,但往往把......
1940年代中国浪漫主义诗学呈现出两种文化路向,即“七月”浪漫主义诗学继续按照卢梭的浪漫主义美学和五四新文学所开辟的浪漫主义传......
七月诗派是中国新诗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诗派,他们的创作活动从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延续到50年代中期,在战争年代里,七月诗派的诗人们在......
因胡风事件而受难,七月派诗人在苦难中承继着七月诗派的现实主义传统,创作了不少别具特色的新的诗篇,无意中把七月诗派的创作又推......
《七月诗派研究》前9章与后22章构成观点与材料宏观整体的逻辑联系,阅读感受而言,前9章是在后22章的研究基础上归纳概括而成的,有扎实......
本文全面考察了湖北籍诗人、文艺理论家胡风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艺活动及理论主张,认定胡风创办<七月>,发表反映人民希望与感情的新......
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开始,以文学期刊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七月作者群,显示出强劲的创作阵容与文学影响,由此而促成具有鲜明流派特征......
胡风认为,文学的发展需依靠同人团体的共同努力,而同人团体的文学组织形式是同人刊物,同人刊物需要统一的办刊思想以及对同人团体......
记述“七月诗派”诗人艾青、胡凤及其他诗人在桂林的诗歌创作活动。
Describe the poetry creation activities of Gui Lin in ......
七月诗派在抗战诗坛上异常活跃,不但创作出大量的诗歌作品,而且在诗学理论方面也取得丰硕成果,形成了自成体系的七月诗论。其中"生......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如何在与人民和现实结合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诗歌素质这一非常紧迫的时代课题,除了创作出一批富有......
本文以七月派文学批评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七月派内部的相互批评——尤其是胡风的文学批评对于七月派流派自我形成和自我发展的作......
上篇:何谓“诗歌精神”?孙晓娅:提出这个讨论命题的缘起是有感于80年代后期以来新诗陷入了困境,如何在这种困境当中寻找新诗以及新......
论作为七月派诗人的田间———关于他的人生之路与艺术之路的再描述李怡作为七月派诗人的田间,较这一派别的领袖胡风要小整整14岁。......
在中国新诗史上,七月诗派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现实主义是七月诗派的主导创作倾向,自由体诗最能代表七月诗派的创作特色。艾青和田间......
中国现代新诗流派的嬗变史,实际上也是新诗艺术的发展史。每一次嬗变都意味着探索和超越,也可能同时伴随着偏颇和失误。现代新诗艺......
讨论中国的抗战文学,七月诗派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七月诗派的显著特点就是它追求文学的自觉性、组织性。七月诗派基本上汇集在《七月......
学习目标:1本诗的理性与情怀;2《憎恨》启示录学习重难点:1本诗的理性与情怀;2《憎恨》启示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诵读、研读、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