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6年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做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重大决策之后,2007年我国各地开始进行了第一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试点工作,本文通过分析和研究其中一个试点地区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实践过程,发现该项建设工作以“社会工作志愿服务”的形式实施,并且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之间形成了密切的支持关系,文章从公民社会的视角对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文章的基本框架是:第一部分是导言,首先分析了研究背景,表明了本研究意义的所在;其次通过对国内外与公民社会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阐释了与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发展相关的理论基础;最后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是运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的方法,深入实地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第二部分介绍了L区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支持关系形成的起源和现状。这种相互的支持关系表现为,L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工作以该区志愿者协会为载体,社会工作通过运用专业的理论和方法为该区志愿服务提供支持,通过对本土助人活动——志愿服务的渗透,进而间接实现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工作目的。同时志愿服务也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支持,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社会工作的专业权威得以提高,并且对社会工作的职业化进程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第三部分基于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之间的支持关系,从政治、社会、公民文化三个方面重点剖析了我国“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出现的原因。来自国家方面的政治合法性和政治动员是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直接动力,而政治路径依赖则使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之间产生了天然的粘合性;巨大的社会需求和社区在社会建设中的重要地位使社区成为社会工作实践场所的必然选择;志愿精神成为社会工作与中国传统助人文化中和物,是社会工作价值观本土化的体现,同时,这种文化也促进了中国公民意识的培育和公民身份的激活。第四部分是文章最后的结论与进一步的讨论,通过对L区社会工作人才建设实践的研究分析,得出中国“社会工作志愿服务”是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策略,通过与志愿服务的交叉发展,促进了试点地区的社会工作人才建设的工作及公民社会建设的结论。并进一步提出了试点地区工作中的一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