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性非急性颅内外大动脉闭塞的再通治疗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50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症状性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动脉闭塞的血管内晚通治疗的结局目的:探讨症状性非急性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大动脉闭塞(Non-acute Atherosclerotic Intracranial Large Artery Occlusion,NAILAO)的血管内晚通治疗的结局。方法:从2013年9月至2018年7月,连续性纳入32例发病超24小时的症状性NAILAO患者在本中心尝试接受以安全为首要原则的血管内晚通治疗。主要疗效结局为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为2b或3级);主要安全结局为术后30天内的任何卒中或者死亡;次要疗效结局为术后90天时功能独立(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结果:32例患者的影像记录闭塞至治疗的中位数时间为25.5天(四分位间距:10.5-36.5)。17例患者获得成功再通,总体再通成功率为53.1%(17/32)。总体患者的30天内的任何卒中或者死亡的发生率6.3%(2/32),成功再通组的30天内的任何卒中或者死亡的发生率为5.9%(1/17),与再通失败组6.7%(1/1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7)。在成功再通组中,术后90天时的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70.5%,12/17)较术前(23.5%,4/17)显著增加(P=0.015);而在再通失败组中,术后90天时的功能独立的患者比例(66.7%,10/15)较术前(66.7%,10/15)无变化(P=1.00)。成功再通组术后90天时的改良Rankin评分较基线下降值中位数为1.0(四分位间距:1.0-2.0),而再通失败组为0.0(四分位间距:0.0-0.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经过仔细筛选的发病超24小时的症状性NAILAO患者,血管内晚通治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其围手术期安全性在可接受范围内,仍有待进一步提高。成功再通可能能够有效地改善此类患者的残障程度。第二部分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的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的结局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的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的结局。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连续性纳入78例症状性CICAO患者在本中心尝试接受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包括血管内治疗(Endovascular Therapy,ET)、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以及复合手术。主要终点:1)成功再通(脑梗死溶栓分级为3级);2)术后30天内任何卒中或者死亡,和第31天至1年内同侧缺血性卒中。次要终点:1)术后90天时功能独立(改良Rankin评分为0-2分);2)术后1年内致残性卒中;3)术后第31天至1年内同侧缺血性卒中或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结果:共有58例患者获得成功再通,其中ET再通11例(19.0%,11/58),CEA再通8例(13.8%,8/58),复合手术再通39例(67.2%,39/58)。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的总体再通成功率为74.4%(58/78),较单纯ET或CEA的再通成功率(24.4%,19/78)显著增高(P<0.001)。两组的临床随访的中位数时间为24.0月(四分位距,12.8-42.0),所有患者的临床随访时间均超过1年。两组总体的1年内主要终点发生率为11.5%(9/78),成功再通组的主要终点发生率为10.3%(6/58),与再通失败组(15.0%,3/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87)。在术后30天内,两组总体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9.0%(7/78),成功再通组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为10.3%(6/58),与再通失败组(5.0%,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成功再通组的1年内致残性卒中发生率为1.7%(1/58),与再通失败组(5.0%,1/2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0)。术后90天时,成功再通组的功能独立比例为77.6%(45/58),而再通失败组为80.0%(17/2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1.000)。成功再通组术后第31天至1年内的同侧缺血性卒中或TIA的发生率为1.7%(1/58),较再通失败组(20.0%,4/20)低,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比值比:0.09,95%置信区间:0.01-0.73,P=0.014)。结论:对于经过仔细筛选的症状性CICAO患者,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与初始单纯ET或CEA相比较,多模式再通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再通成功率。然而,该治疗存在较高的围手术期卒中风险,安全性有待进一步提高。尚不能明确多模式再通治疗能否降低症状性CICAO患者术后1年内的同侧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第三部分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再通治疗后再闭塞的危险因素目的:探讨症状性慢性颈内动脉闭塞(Chronic Internal Carotid Artery Occlusion,CICAO)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后发生再闭塞的危险因素。方法:在2014年5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有78例连续性CICAO患者在本中心接受了多模式原位再通治疗,本研究纳入了其中45例获得成功再通且有术后影像随访的CICAO患者。根据影像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再闭塞组和非再闭塞组。通过回顾性分析前瞻性收集的数据来评估再闭塞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45例患者的临床随访中位数时间为20.0月(四分位间距,12.0-41.5),影像随访中位数时间为12.0月(四分位间距,6.8-18.0)。在随访期内,有11例患者发生了(24.4%,11/45)颈内动脉再闭塞,其中1例为症状性再闭塞。手术至影像诊断颈内动脉再闭塞的中位数时间为7.0月(四分位间距,6.0-11.0)。另外,有7例(15.6%,7/45)患者发生了无症状性颈内动脉再狭窄,其中5例患者接受了补救性支架置入术。术后1年时再闭塞的累积发生概率为28.1%(95%置信区间:9.9%-49.8%)。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术后颈内动脉局部残余狭窄率>50%(风险比:9.766,95%置信区间:1.907-50.011,P=0.009)和术前影像记录闭塞至手术的时间>90天(风险比:4.843,95%置信区间:1.358-17.275,P=0.015)是CICAO接受再通治疗后发生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后颈内动脉局部残余狭窄率>50%和术前影像记录闭塞至手术的时间>90天是CICAO接受再通治疗后发生再闭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随着航天、航空领域以及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对镁合金铸件、零件的补焊件以及焊接连接结构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但镁合金在焊接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纹等缺陷,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镁
随着科学技术的逐渐发展,繁重复杂或需要大量体力才能做的工作将逐渐被人工智能取代。社会分工也伴随着性别意识的提升、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得到改变。传统的男性力量优势在社会分工的逐渐演变中慢慢褪色。同时由于工作要求和追求异性的条件的不断改变,男性的外在形象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男性自身对外在形象的关注程度也不断提升。但是涉及到提升外在形象的商品,多因为社会文化的浸染,具有一定的性别角色,比如化妆品。但是从国内
在全世界范围内,无论在种植面积、分布区域还是年产量,无论在功能和应用研究还是在发展前景方面,玉米(Zea mays L.)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作物。同时玉米也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本文研究了在流体力学、凝聚态物理、等离子体物理和非线性光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几类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可积性、非线性波及其相互作用解.主要开展了四方面的工作:利用经典李群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了绩效管理的重要性,进而开始实施[8];但是大多数的“绩效管理”多止于员工奖惩、岗位调整等“绩效结果”的运用,还没有重视绩效改进环节。本位
区域城镇体系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空间表达,区域城镇体系研究是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领域与热点研究之一。城镇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区域内人口、产业、科学技术
《论语》“克己复礼为仁”是儒学的重要命题,是清代汉学宋学之争点。为应对佛道挑战、回应“人心陷溺”之社会现实需要,朱熹在采录、评论、继承和发展各家诠释的基础上,结合
研究目的及背景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中的糖胺聚糖(glycosaminoglycan,GAG)和蛋白聚糖(proteoglycan,PG),因其“潴留”致病因子在内的多种功能,能很好地诠释
我国的经济结构正面临着关键的战略转型期,汽车制造业已发展成为引领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先驱,并逐步成为中国民族产业的重要支柱。虽然目前我国的汽车产量逐年增加,但国内
鸡骨骼肌胚胎期的生长发育是影响肌肉产量的主要因素,而肌肉产量直接影响着肉鸡的生产性能。骨骼肌的发育生长涉及一系列非常复杂的生物学过程,受到许多基因与非编码RNA的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