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银行业是发展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撑体系,商业银行的助推作用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前景,哈尔滨银行作为一家城市商业银行受益匪浅。本文选取哈尔滨银行作为研究对象,一是在阅读了大量学者和前辈的经典文献之后,发现众多关于银行业市场绩效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国有商业银行或者多家大中型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样本,具体的关于市场绩效的研究则是在所选取的样本中进行排名和对比的分析,通过综合评价找出具有市场绩效优势的商业银行。本文是在单一商业银行市场绩效领域的研究较少且不成熟的背景下,单独研究哈尔滨银行的市场绩效,作为本研究的目标和创新之处;二是哈尔滨银行起源于城市商业银行,近年来成绩显著,分支机构逐渐遍布全国,成功的在香港上市逐步将其品牌推向国际市场。然而,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力度加强,银行业竞争加剧,国内大型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在资金规模和市场认知度等方面较具优势,对哈尔滨银行带来更大的挑战。通过商业银行的相关理论和实际运营模式,发现市场绩效是提升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因此,本文的主题为哈尔滨银行市场绩效研究。本文以产业组织理论体系为基石,传统意义上的SCP范式理论经过历史的演变和多年的实践经验,逐渐发展成新兴的SCP范式理论,并结合产业结构理论和产业发展理论的重要内容,为哈尔滨银行市场绩效提供了适宜的理论支撑体系。在围绕相关理论以及研读学者文献的基础上,从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三个方面对哈尔滨银行的SCP现状做出了较为完整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发现哈尔滨银行的市场绩效存在市场占有能力较低、资产规模不具优势、市场创新行为有待提高、风险控制有待优化、中间业务力度有待加深和人力资源状况有待改善六个方面的问题。结合本文研究目标和分析现状,构建出了哈尔滨银行市场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将以下八个方面的能力指标作为评价体系的覆盖面,包括:市场占有、资产规模、市场创新、盈利性、流动性、风险控制、中间业务收入和人力资源状况,共选取了17个具体可以量化的指标。然后将2007年-2013年作为哈尔滨银行的可选数据区间,分别建立了总资产收益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的逐步回归模型,为哈尔滨银行的市场绩效进行逐步的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指标流动性比率、每股收益、人民币存贷比、中间业务收入和不良贷款率为模型的显著性变量,即为影响哈尔滨银行市场绩效的关键因素。此外,通过对国内商业银行典范-工商银行的市场绩效经验介绍,对哈尔滨银行产生了充分发挥客户规模优势、大力拓宽销售渠道、向综合性银行方向发展等方面的启示。并结合哈尔滨银行SCP状况特征和当前经济形势,对其市场绩效提出了加强服务实体经济、走经营转型之路、改革和发展重点领域、抓好风险管理四个方面的发展目标。最后,提出了完善其市场绩效水平的具体优化对策,希望对哈尔滨银行日后的发展提供可参考性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