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纤φ-OTDR的振动检测与识别方法研究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mlypm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单模光纤在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中体现出较好的传感性能,但仍存在如下不足:(1)单模光纤的非线性阈值电平和反射光捕获率低,导致可注入的脉冲光功率低、采集到的瑞利散射光信号弱,限制了其传感距离;(2)单模光纤中只可以传播一种模式的光信号,受光纤介质不均匀和偏振态不匹配的影响大,无法补偿由噪声引起的振动峰突变。少模光纤是单模光纤与多模光纤的过渡光纤,其纤芯半径介于两者之间。在光纤传感领域,与单模光纤相比,少模光纤具有较高的非线性阈值电平,可以注入更高能量的探测脉冲,从而获得更强的瑞利后向散射光,增大传感距离。且少模光纤可传输多种模式的光,整合不同模式的信号可以减弱单种模式的光波由于噪声带来的影响。本文对两模光纤的振动传感特性进行分析,并针对φ-OTDR系统提出新的振动信号检测和识别算法,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研究光纤的模式理论,推导少模光纤各模式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的功率分布。研究相位敏感光时域反射计的原理,推导相干探测技术和正交解调在系统中的优势,分析影响φ-OTDR系统性能的主要参数。(2)通过光子灯笼将不同模式的探测光注入两模光纤,同时采集与注入光模式相同的后向瑞利散射光,LP01和LP11a模式的光信号分别获得了2.99d B和2.85d B的平均信噪比。针对不同模式的光在光纤中传播速度不同,提出了为不同模式设置不同采样率的信号补偿方法,并整合了补偿后两种模式的信号,信噪比提高了约7.56d B。(3)将两模光纤当作有效面积较大的光纤使用,以准单模方式链接φ-OTDR系统,并在光纤上增加振动源的个数,通过实验验证了准单模操作下的两模光纤对多振动的传感性能。(4)采用幅度差分累加法判断振动信号位置的φ-OTDR系统存在所测频率范围受限、不同频率的振动信号需修改N值的问题。为克服这一问题,使用统计学中计算离散度的方法对后向瑞利散射干涉曲线进行处理,提高了振动峰检测的准确率和可测频率的范围。(5)研究了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和神经网络结合的处理方式对振动信号进行识别。使用EMD算法对振动点的时域信号进行分解和特征提取,将提取到的特征值和信号的方差、极差输入到神经网络中进行训练,最终对40Hz振动信号的识别准确率达到了96.49%。
其他文献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现代军事无线通信对作战车辆信息集成度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为了满足跳频、扩频技术的需要,天线必然朝着小尺寸、宽频带和多频段等方向发展,特别是对于工作在VHF/UHF频段的天线,为了满足隐蔽性其较大物理尺寸也必然会向小型化方向发展。本文围绕实现VHF/UHF频段车载天线的小型化、多频段、宽频带以及高增益等展开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VHF/UHF三频段宽带小型化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图节点的分类被广泛的应用于社交网络、生物医学、电子商务等领域,一直是当今学者研究的热门话题。图节点规模的增加给现有的分类算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探索高效的分类算法以满足人们迫切的实际应用需求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对图卷积神经网络半监督节点分类的关键技术进行研究,首先在图卷积神经网络中加入图池化层和随机游走,有效的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其次,在图卷积神经网络的效率上进行改进,设计一种新的自适应采样的快速图
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技术具有传输速率高和抗多径干扰强的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无线宽带通信领域,是第五代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差分幅度相移键控(Differential Amplitude Phase Shift Keying,DAPSK)实现方法简单,不用信道估计也能获得很好的性能。本论文将OFDM技术与DAPSK
随着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大家对于导航定位的精准度、可靠性、高动态等要求越来越多。在室外定位方面人们运用的往往是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2020年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正式建成,为全球提供服务。即便于此,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卫星导航本身的一些不足导致单一导航系统存在一定局限性。GNSS与捷联惯性导航系统(SINS,Stra
纳米材料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等特性,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和磁学性能,优于传统光电材料,是制作光电器件和高性能电子器件的重要材料之一,在许多领域都有优秀的应用前景。目前有大量纳米材料应用案例,如基于纳米线的场效应晶体管,气体传感器,日盲光电探测器等通过使用纳米材料技术提升了器件性能。在众多材料科学研究的课题之中,纳米材料生长工艺和表征手段的研究备受关注。近年来,许多研究团队使用不同的制备工艺技术成功地
针对多数传统能量收集系统的能量来源单一,而现有的多源能量收集系统的追踪效率较低,输入功率范围较窄等问题,提出一种双源最大功率同步追踪电路(DSSMPPT),该系统采用基于比较器结构的最大功率追踪(MPPT)电路实时同步地追踪两个环境能量源的最大输出功率,通过设计的数字控制电路,MPPT电路中两个比较器可以共用单边延时电路从而提高电路的能量转换效率,且该数字控制电路根据比较器的输出信号切换输入能量源
随着智慧交通的快速发展,智能汽车的研发已然进行的越来越快,像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等需求的提出,加速了交通业新形态的产生,与此同时,道路安全愈发引起人们重视。而车辆再识别可以实现车辆的跨摄像头的定位、追踪,对于道路安全和实现智慧交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车辆再识别问题的本质是目标再识别,与目标再识别中最经典的行人再识别不同,因为众多同一型号的车辆具有类似的视觉外观,车辆再识别会更有难度,而当唯一标记不同车
传统的大多数机器学习算法在静态封闭环境下运行,且通常假定数据的分布在算法执行时保持不变。但是在众多实际应用环境中,大量数据以高速无限流的形式产生,这些数据的分布受设备损耗、环境变化等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地发生变化从而产生概念漂移现象,数据的这种产生和变化方式给传统的静态数据挖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数据流挖掘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且数据流分类在大规模实时数据处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受到标注成本高、数据量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总量已经大大超过了个人所能接受、处理或有效利用的范围,针对层出不穷、纷繁复杂的信息,用户怎么辨别信息的价值、如何才能得到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是一个值得思考并且极为迫切的问题。推荐系统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信息过载问题,利用推荐系统能够以一种智能化、自动化的方式为用户过滤无价值的信息同时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时间和精力。以协同过滤及基于内容为代表的传统推荐方法尽管
在当前大规模复杂网络环境下,网络流量异常检测一直是网络安全领域内最为活跃的研究分支之一。它能够对网络中的流量数据进行检测,及时发现异常的网络活动,从而做出预警,是保障网络安全的关键技术。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类型逐渐多元化,并且网络规模也不断扩大,网络流量数据也越来越复杂,呈现出多源化和异构化特征,为网络流量异常检测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提高网络流量异常检测的准确性和效率成为了该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