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终板硬化的Modic Ⅱ型改变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疗效的影响

来源 :广西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geqat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估伴终板硬化的Modic Ⅱ型改变患者的腰痛程度及其对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效果的影响,指导手术方案的设计。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2年9月收治的CT上证实有终板硬化存在的Modic Ⅱ型改变和无Modic改变的下腰痛患者,分成病例组和对照组。其中病例组(n=15),对照组(n=15)。分别记录2组患者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ODI、VAS和JOA评分并计算出JOA改善率,观察随访时植骨融合效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2组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病例组和对照组年龄、术前ODI、VAS、JOA评分和随访时ODI、VAS、JOA评分及JOA改善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0.53±10.18、59.33±14.26、5.67±1.40、13.6±4.3476.67±18.94、7.47±1.85、24.13±4.96、59.77±28.33%;50.40±14.39、73.07±3.85、7.00±0.38、21.40±0.74、91.73±1.99、8.87±0.35、27.20±0.68、76.45±8.19%。对照组术前及随访时ODI、JOA、VAS评分均高于病例组(P<0.05),两组JOA改善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随访时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融合率分别为65.6%和95.7%,对照组高于病例组,差异明显。病例组融合率与终板硬化面积及高度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腰椎椎体间植骨未融合患者下腰痛改善情况不如已融合患者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终板硬化的Modic Ⅱ型改变患者下腰痛症状明显重于无Modic改变患者,且与腰椎滑脱症之间存在相关性。腰椎后路融合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下腰痛的改善情况及植骨融合率低于Modic阴性患者,融合率与终板硬化高度及面积无明显相关性;融合率及手术疗效与终板硬化所处位置有关,若硬化发生在植骨融合区域,则对融合效果有明显的影响。术前MRI发现Modic Ⅱ型改变,应注意CT上相应Modic改变区域是否存在终板硬化,若无硬化,可选用后路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如发现硬化,但硬化范围较局限,应尽量避免硬化区植骨,若硬化区较广泛,建议行后外侧或横突间植骨融合。
其他文献
课程实施是课程问题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也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指导当前幼儿教育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立足于新
多重结构是一种在化妆品中有良好应用前景的特殊结构。水包油包醇(P/O/W)多重结构是利用多元醇替代水包油包水(W/O/W)多重结构中的内水相制备得到的新型多重结构乳状液,在保
2008年7月14-20日,两年一度的英国范堡罗航展如期举行。本次航展吸引了来自40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多家参展商,展出总面积达110491平方米,参观总人数近30万人,其中,专业观众132
目的比较地氟醚和七氟醚对脊柱侧弯畸形矫正手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测(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SEP)的影响。方法选择ASA分级I-II级,择期脊柱侧弯畸形矫正手术术中
目前国内外对于IPO(首次公开发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异常现象之上:IPO抑价(短期收益率偏高),IPO的长期弱势以及IPO的热销市场现象。这三种异常情形的广泛和长期存在显然构
目的:肱骨近端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骨质疏松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患病人数逐渐增多。由于骨质疏松的特点,此类骨折的复位及稳定的固定具有挑战性,越来
根据现行中国法律规定,最高人民法院行使对"具体应用法律"的司法解释权。但最高人民法院在行使司法解释权的过程中由行使"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权异化为抽象法律解释的制定权,
目的:通过综述国内外文献了解下颈椎脱位的分类、机制,不同程度脱位造成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异同及特殊情况下形成无脊髓损伤的原因。并通过临床收集相关病例资料回顾性分析下颈
椎管内脂肪瘤发生率较低,椎管内脂肪瘤占椎管内肿瘤的比例国内文献报道不一,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1%[1],该病可单独存在或与脊髓、脊柱畸形并发[2]。目前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