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评析——兼论多元责任共担机制的构建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ish_m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公民社会的发展,“责任政府”的理念逐渐兴起,权力和责任的对等关系也逐渐受到重视,权力无法脱离责任而存在,社会对责任的关注也使政府逐渐把责任的落实提到议程上来。从传统行政模式到新公共管理中的政府模式,都把责任及其实现机制作为关注的重点,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中,其责任实现注重的是严格的制度化约束和明确的权责分工,只注重过程而忽略结果;在新公共管理责任模式中,责任机制的构建则侧重于通过引入竞争来提高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较之传统模式,新的责任机制关注结果,通过强调顾客导向来直接面向公众。而关于新公共管理中的政府其责任是否真正落实,专家学者也是各执一词。本文从对传统行政模式和新公共管理模式中的责任机制对比出发,论述了二种责任机制在理论特点、实现手段及其控制机制上的差异,分析了新公共管理责任机制的内在运行体系以及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并在吸取两种责任机制可行之处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化责任共担机制,提出了除政府以外的其它承担公共责任的主体,并提出了相关机制制约其责任的落实。 本文运用行政学、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以对新公共管理中的责任机制分析为主线,对新公共管理中责任机制的理论基础、外在表现、潜在风险进行了全面与系统的分析,并提出了构建新的多元化责任共担机制的相关对策。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公共责任及相关理论的界定。这一部分主要对公共责任、公共部门责任机制等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和阐释,从单纯的责任内涵进行分析,引出公共部门责任机制的特点,并由此分析了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的相关内容,以及当前对新公共管理责任机制的几点争议。 第二部分:两种责任机制的差异分析——兼论新公共管理责任机制的独特之处。此部分主要从理论差异、实现机制的差异和制约机制的差异,分析了传统模式下的责任机制和新公共管理责任机制的不同之处,以及由于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的改变所引起的几点创新之处。 第三部分:新公共管理责任机制的潜在风险。本部分主要从新公共管理的全新理念出发,分析和研究了在当前形势下,由于现实情况与理论依据的差异和公私部门的差异,新公共管理改革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倾向。 第四部分:构建政府主导的多元化责任共担机制。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了构建政府主导的责任共担机制的几点建议。此部分从机制的理论基础——治理理论出发,分析了多元化责任共担机制的几个主体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实现各个主体所负责任,提出了相应的建设机制和监督机制。通过政府、社会、市场三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构建和完善多元化责任共担体制,以期实现公共责任和维护公共利益。
其他文献
[内容提要] 针对技工教育的现状,结合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和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本文提出构建互动式和谐课堂的教学方法,计算机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得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得以提高,使得学生的能力不断地得以科学发展,并使得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和谐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业将会需求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工人,而技术工人大部分都
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依赖于家庭与社会对孩子的培养与造就,更多的是依赖于作为教育阵地的学校教育。而当前的形势下,亟待落实的莫过于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学过程科学化、评价的导向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即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具有平等的人格关系和伦理关系是当前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
期刊
基于农民在合作医疗筹资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针对现实中农民合作医疗的高参加率和低筹资意愿的现象,本文从既是筹资主体,又是受益客体的农民视角展开研究,旨在实现合作医疗制度的可
现今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课堂上也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反之,如果教师提的问题空洞干瘪,或是哗众取宠,让学生作简单的“问答游戏”,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举手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水平及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他们很难在一节课中自始至终安静的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也不能要求学生整节课都在活动,因为这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堂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课堂没有生气,死气沉沉;要么活泼过分,满堂喧哗。因此,在上课时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学生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
期刊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mannan-binding lectin-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2 (MASP2) gene variant was evaluated to assess the risk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RP)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学习,这是区分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的重要标准。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数学不再成为负担,反而是一种精神享受。  如何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乐学数学呢?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只要善于投其所“好”,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个出色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无数课堂实践证明,一个好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反之却只能是“吹皱一池春水”。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的课堂提问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呢?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