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因“问题”而精彩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friend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一个出色的问题,能激起学生探索问题的欲望,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从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无数课堂实践证明,一个好问题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反之却只能是“吹皱一池春水”。一样的教学内容,不一样的提问方法,产生了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怎样的课堂提问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精彩呢?
  一、“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学生思维的聚焦点
  一个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做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抓住了问题的切入点,就找到了提问的“拐棍”。这就需要教师吃透教材,熟悉学生学习情况,找准问题设计的着眼点,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一“问”立骨,最大限度地调动尽可能多的学生来参与思考、讨论、探究这样的问题。
  (1)从课文标题问起,如教学《可贵的沉默》一文,在揭題后,引导学生说说什么是“沉默”?接着引导学生质疑:谁沉默?在什么情况下沉默?他们沉默时的神态怎样?沉默之后是一种什么情景呢?为什么说沉默是可贵的呢?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寻找问题的答案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了这些问题,自然就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及文章所要揭示的中心:孩子不仅享受爱,更要懂得回报父母的爱。
  (2)从重点语句和关键细节问起,如学习《她是我的朋友》一文,阮恒在整个献血过程中不停地哭泣,时而啜泣,时而抽泣,时而低声哭泣,却没有放弃献血,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思考:“阮恒”在献血时,他的心里都在想些什么?引导学生圈划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关键句子或段落,在语言的品味中感受人物心路历程,体验到灵魂的高贵。这一环节对于学生有很大的思维容量,也明确地突出课文的重点内容。所以,整体、集中的提问取代了那种琐碎、繁复的一个个小问题的不厌其烦地发问,能充分体现学生的思维效度,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一定的空间中、在一定的“磨砺”中得到了提高。
  二、“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
  皮亚杰曾经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对于学生来讲,只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才会使其产生学习的欲望和动力,而富有价值的问题,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例如我在教学《月球之谜》时,通过知识竞赛导入:“苍茫宇宙浩瀚无比,你能说出你所知道的星球的名称吗?”一问既出,学生很兴奋,兴趣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前后左右,七嘴八舌,思维异常活跃。太阳、土星、木星、月亮、水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甘落后。在意犹未尽中,我又抛出第二问:“谁还能吟诵有关月亮的诗句吗?”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学生的思维再次被激活。一学生吟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因势利导:“ 你知道古时候月亮又被称为什么吗?”学生议论纷纷,众说纷纭。“很好,今天我们就要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来感受月球的魅力”,学生的劲头更足了,兴致勃勃地赶紧打开书仔细读了起来。
  同时,富有价值的问题还在于寻求学生兴趣与课堂深度的契合点,抓住学生最感兴趣而又同文章重、难点有着紧密的联系的问题。如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在教学《二泉映月》时这样提问 “为什么阿炳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反而听到的是叹息、倾述、呐喊?难道是阿炳的父亲说错了,还是阿炳没有长大?拿起笔到课文里去找找关键词句。”这一问题抓住了文章的重点,提出疑问,同时创设下一个选择疑问句,给同学们留下想象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找关键词句”又要求同学们看文章时要把握重点,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阿炳又是怎么挣钱度日的呢?请你们想象。”在这个问题的基础上,孙老师又配以《二泉映月》的乐曲创设了三个场景“冬天,大雪分飞,寒风刺骨,双目失明的阿炳是怎么卖艺的?夏天,骄阳似火,烈日炎炎,阿炳又是怎么卖艺的?一天,阿炳生病了,烧到39、40度,浑身发抖,他又是怎么卖艺的呢?”让学生选择画面进行想象,学生在凄苦、悲凉的音乐声沉浸其中,默默想象。此时,阿炳鲜活的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感受到阿炳的悲哀,似乎听到了他哀怨、凄绝的琴声,声声扣人心扉。此时,再让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一切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孙老师的这些技巧性的体温,看似无意,却又独具匠心,一问一答间,把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帮助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更深刻地理解了文本。其水平之高,效果之好,让人不得不叹为观止。
  三、“条条大路通罗马”,开启学生思维的发散点
  语文课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全面的观察问题,深入的思考问题,并用独特的思考方法去探索、解决问题。
  可从体验人物精神品质角度设问,如我曾听过《普罗米修斯》的教学,在整体感知了故事情节后,老师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普罗米修斯冒着生命危险取火种而遭受惩罚值不值?”鼓励学生张开思维的翅膀,积极思考。学生们从不同角度谈出了自己的看法。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有效地得到了锻炼,打开了学生一条又一条的思路,心灵得到了一个又一个独特的体验,这对每个学生来说就是一种收获。他们不仅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还培养了自己高尚的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除此,还可从体验人物生活启示角度设问,如学习《陶罐和铁罐》一文,在把握故事情节内容和人物的形象特征后,我设计了问题:“像铁罐这样,你觉得故事的结局讲它消失得无影无踪,你从它身上获得什么生活启示呢?”因为有丰富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学生本身兴致很高,这下更达到了最高潮。有的说:“一个人太自大就会失败”;有的说:“因为铁罐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常常奚落陶罐,我们不要像铁罐那样目中无人”;“我们应该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不可骄傲自大”……学生的求异思维、创新思维片刻间得到了锻炼提高,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 “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的要求,很有价值。
  问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心脏,问题是思维活动的起点。有人说:“一堂好课往往起源于一个好问题。”因此,用心设计语文课堂上的每一个问题,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问题”而精彩纷呈;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因“问题”而高潮迭起吧!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是保证新生顺利完成角色转变和完善充实大学四年的关键环节,本文针对大学新生出现的不适应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问题探析  新生能否尽快适应大学生活,顺利实现从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对其整个大学期间的生活、学习以及其身心发展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是引导新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内容提要] 针对技工教育的现状,结合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和技工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本文提出构建互动式和谐课堂的教学方法,计算机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使得教师的自身素质不断得以提高,使得学生的能力不断地得以科学发展,并使得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 互动式教学 和谐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和企业将会需求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技能型技术工人,而技术工人大部分都
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仅依赖于家庭与社会对孩子的培养与造就,更多的是依赖于作为教育阵地的学校教育。而当前的形势下,亟待落实的莫过于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教学过程科学化、评价的导向作用。  一、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加强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建设,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在学校教育中,师生关系的民主即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具有平等的人格关系和伦理关系是当前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也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内容
期刊
基于农民在合作医疗筹资中扮演的重要角色,针对现实中农民合作医疗的高参加率和低筹资意愿的现象,本文从既是筹资主体,又是受益客体的农民视角展开研究,旨在实现合作医疗制度的可
现今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再受到学生们的欢迎,而合作、讨论、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正在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这样,教师课堂设疑提问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如果教师提的问题有启发性,那么学生就乐于思考,乐于回答,对其学习新的知识就会产生一种促进作用,课堂上也就不至于“死水一潭”;反之,如果教师提的问题空洞干瘪,或是哗众取宠,让学生作简单的“问答游戏”,表面上看起来课堂上举手
期刊
新课程改革要求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他们充分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但是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生理发育水平及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他们很难在一节课中自始至终安静的集中精力投入学习,也不能要求学生整节课都在活动,因为这样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感。堂课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两种情况:要么课堂没有生气,死气沉沉;要么活泼过分,满堂喧哗。因此,在上课时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学生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
期刊
Objective In this study, mannan-binding lectin-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 2 (MASP2) gene variant was evaluated to assess the risk of radiation pneumonitis (RP)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是主动的学习,还是被动的学习,这是区分现代教学和传统教学的重要标准。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拨、激励,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变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使学习数学不再成为负担,反而是一种精神享受。  如何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乐学数学呢?实践中,我发现教师只要善于投其所“好”,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