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上半叶英美大学理念之争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本质特征的理性认识,同时也是人们对于大学的理想追求而形成的教育观念。大学理念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即使是同一时代,基于不同的哲学认识以及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必然存在基于不同教育价值观的大学理念。19世纪上半叶,随着科技发展,实用技术的广泛使用,英美两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潮在这个时期迅速获得市场,英美大学从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到黄金发展期,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出现了各类新型的大学。而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大学以及提供传统教育的人文主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认为大学教育要通过学习古典传统文化遗产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来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品质,促进人性的和谐发展。但是功利主义者却认为大学教育是为了使人解决实际的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知识必须产生实际的功效。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在英美各自的高等教育领域里,爆发了一场关于大学理念的思想运动,这场辩论在新型大学与传统大学之间展开,是新型的功利主义教育者与传统人文主义教育者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两者之间的辩论从18世纪末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可以说,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大学理念是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主旋律。在漫长的辩论过程中,两者的关系并非以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势态存在,更多的是两者在冲突中各自得到了发展,并且慢慢呈现出融合的趋势。19世纪上半叶大学理念之争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应该树立教育理念自由的思想,鼓励百家争鸣,通过思想自由辩争,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之路;其次,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用人文教育理念培养出具有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的当代大学生;最后,用人文教育来提升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用科学教育培育人的理性、改造人的能力,两者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促进社会发展。
其他文献
财务报表是高度浓缩的会计信息载体,要理解其含义,必须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然而,我国现行财务报表分析存在许多不尽完善之处:数据来源不完善、分析方法不健全。因此,笔者建
<正>目的分析合并及未合并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哮喘患者临床特点、哮喘临床控制率及相关因素,为哮喘的防治提供治疗策略。方法对88例哮喘患者经睡眠问卷调查及哮喘控
会议
博士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博士培养能力是博士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为了培养一定数量的合格的
这篇文章主要是从介绍和分析贫困大学生教育和财政目标之间的共同性出发,由于两者在实现社会进步和发展方面有着相似的目的,从而得出财政和贫困大学生教育之间具有目标上一致
目前电子商务在极大地提高了商务活动的及时性,实现了书写电子化、信息传送数据化、支付手段现代化的同时,也引起了审计方法和技术、审计信息的存储介质、审计范围等一系列的
阶级与阶层是研究社会结构与政治发展动力问题的核心概念。阶级是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按照生活方式和政治组织等因素而划分的社会集团;阶层是处于阶级内部和阶级外部的
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是国家综合软实力的集中体现。文化品格是民族观念体系的本性透露。创意文化产业创意理念的文化性质、生产制作的文化品质、产品营销的文化特质,全方
<正> 由日本学者田边尚雄创立,并由岸边成雄发展且系统化的丝路音乐文化“由西向东流传学说”,在世界学林具有权威性的影响。七十年前,田边氏在对正仓院乐器调查的《报告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