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学理念是关于大学本质特征的理性认识,同时也是人们对于大学的理想追求而形成的教育观念。大学理念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内涵,即使是同一时代,基于不同的哲学认识以及不同的利益出发点,必然存在基于不同教育价值观的大学理念。19世纪上半叶,随着科技发展,实用技术的广泛使用,英美两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功利主义的教育思潮在这个时期迅速获得市场,英美大学从这个时期开始进入到黄金发展期,最为突出的表现是出现了各类新型的大学。而这些变化,使得传统大学以及提供传统教育的人文主义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人文主义的大学理念认为大学教育要通过学习古典传统文化遗产中具有永恒价值的东西,来培养高尚的道德修养,良好的品质,促进人性的和谐发展。但是功利主义者却认为大学教育是为了使人解决实际的需要,满足社会的要求,知识必须产生实际的功效。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在英美各自的高等教育领域里,爆发了一场关于大学理念的思想运动,这场辩论在新型大学与传统大学之间展开,是新型的功利主义教育者与传统人文主义教育者之间的一次正面交锋。两者之间的辩论从18世纪末开始一直持续到20世纪初期,可以说,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大学理念是西方高等教育思想发展中的主旋律。在漫长的辩论过程中,两者的关系并非以一方压倒另一方的势态存在,更多的是两者在冲突中各自得到了发展,并且慢慢呈现出融合的趋势。19世纪上半叶大学理念之争给我们的启示是首先应该树立教育理念自由的思想,鼓励百家争鸣,通过思想自由辩争,探索出一条适合当代中国大学教育的发展之路;其次,深入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用人文教育理念培养出具有有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完善的道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合格的当代大学生;最后,用人文教育来提升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用科学教育培育人的理性、改造人的能力,两者最终实现人的价值,促进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