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S11阶段亚洲夏季风演化的高分辨率落水洞记录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anghui1234567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深海氧同位素11阶段(MIS11)期间千年尺度气候事件演化特征与机制尚不明确,获取高分辨率、精确定年、气候意义明确的代用指标记录是理解MIS11期气候变化的成因及其与全新世类比的基础。本文基于湖北恩施落水洞一支长3700mm石笋(编号:LS60)的12件230Th年龄和3410对氧碳同位素数据,建立了 MIS11阶段403.7-354.1 ka B.P.期间高分辨率(平均15a)的亚洲季风气候与环境演化记录,进而探讨季风气候事件的发生特征与动力学机制。在MIS11期,LS60石笋δ180记录基本遵循轨道尺度太阳辐射变化,其上叠加8次δ18O值漂移幅度超过1‰的千年尺度弱季风事件。这些弱季风事件具有鲜明的5-7ka发生周期,类似于末次冰期Bond旋回准周期。其中,MIS11早期的三次弱季风事件分别发生在392.0,386.2和380.5 ka B.P.,与格陵兰低温、南极暖峰、伊比利亚海表温低值以及冰漂碎屑层(IRD)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在年龄误差范围内基本同时发生,本文将其定义为Heinrich-like(HL)事件。LS60石笋δ18O记录的HL事件转型十分迅速,在三百年内完成,与同时期永兴洞记录的相当事件速率基本一致。通过对比研究发现,HL事件和末次冰期Heinrich事件具有相似周期,均发生在太阳辐射量值偏低(425-455 W/m2)时期,且持续时长相当;但在转型特征上存在差异,即HL事件转型速度快,Heinrich事件开始和结束则更为缓慢。综合海洋、冰芯和石笋记录,本文发现的MIS11阶段HL事件具有全球性特征。MIS11c发生后的第一次全球性千年尺度气候事件(HL3),指示大西洋经向翻转流显著衰减,表明大洋环流的程度已达到冰期的气候条件,因此可用于标定间冰期结束时间。通过落水洞记录与同时段230Th年龄控制的三宝洞记录比较,本文确定MIS11c结束时间应不晚于395.0 ka B.P.,间冰期长度约31 ka,与北大西洋海洋同位素和海表温记录结果大体一致。本文进一步对MIS11c时段季风变率进行功率谱分析和EMD分析,得到显著180a周期信号,对应于太阳活动de Vries周期,说明百年尺度太阳活动是间冰期内部低纬水文循环的重要控制因素。LS60石笋δ13C记录呈现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即403.7-395.0 ka B.P.期间δ13C数值持续偏正,之后则以-5.8‰为背景值上下波动。这说明在轨道尺度上,δ13C所指代的植被类型转变主要响应于全球冰量与温度。在千年尺度上,去趋势后的Δδ13C与Δδ180有良好的相关性(r=0.31,n=3306),尤其是氧碳同位素在三次HL事件期间共同偏正,这进一步支持所识别出的HL事件的正确性。交叉谱分析显示,石笋Δδ13C与Δδ180记录存在显著的1-3 ka共同周期,说明在千年尺度上石笋δ13C响应于亚洲季风环流强度。综上所述,本项研究提供了年代际分辨率的MIS11期的亚洲季风记录,据此认识到其中一系列季风气候事件具有全球性特征。重要发现有三点:(1)季风事件与末次冰期相当事件可以比较,说明冰期旋回的事件特征、频率和幅度具有共同的驱动机制;(2)确定了 MIS11c之后的第一个弱季风事件(HL3事件)发生在392.0ka B.P.,指示MIS11c结束时间应不晚于395.0ka B.P.;(3)相当于全新世的MIS11c内部具有高频振荡特征,以及百年尺度太阳活动周期特征,为当今间冰期气候特征机制研究和未来气候走向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低密度奇偶校验(Low Density Parity Check,LDPC)码是一类性能逼近香农限的纠错码,也是当今信道编码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由于LDPC码可以并行译码,缩短了译码时延,便于硬件实现,并且在中短码长情况下具有很大优势,因此被诸多已知通信标准采用,包括数字电视卫星广播第二代标准扩展(Digital Video BroadcastingSatellite Second Generat
软体执行器和微马达都是将各种形式能量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可分别实现可控的形变和自推进运动,在诸多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聚对苯撑苯并双噁唑(Poly(p-phenylene benzobisoxazole),PBO)纤维是一种高性能聚合物纤维材料,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等性能。近年来,PBO纳米纤维及其薄膜、气凝胶等形态的复合材料已在阻燃材料和界面水蒸发等领域展现了应用的可能。构建基于PBO
随着微纳制造技术的迅速发展,微流控装置已广泛应用于实现多种颗粒的精确输送和放置。迄今为止,流体动力学、声场、光镊等技术已经被证明是控制微通道内粒子运动的有效方式。其中,基于电场驱动的粒子操纵技术由于其通用性和适应性,以及其易于操作和集成的特性备受青睐。在各种电场操纵方式中,诱导电荷电渗(Induced charge electroosmosis,ICEO)由于其微尺度流动特性和优良的操控特性而受到
目的(1)探究小鼠汗腺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蛋白在二维(two-dimensional,2D)培养环境下对小鼠乳腺祖细胞(Mammary Progenitor Cells,MPCs)体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2)探究生物三维(three-dimensional,3D)打印的汗腺微环境对MPCs在体外分化过程中的作用,为应用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体外适宜的细胞生长微环
能源获取和利用的方式随着社会进步而不断发展,近年来随着材料技术和电子技术的进步,利用钝体结构的流致振动特性进行能量收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研究方向,而增强结构振动是提
随着移动设备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需要随时随地访问数据的需求不断增长,用户对数据速率和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第五代(the 5th Generation 5G)移动通信网络朝着超密集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Ultra-Dense Networks,H-UDNs)演进,并支持大量新兴技术。其中,设备到设备(Dcvice-to-Devi
锂-氧气电池由于其超高的理论能量密度而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其存在的实际能量密度低、往返效率差、过电势高以及不太理想的循环寿命等问题限制了锂-氧气电池的商业化应用。这些问题主要与正极材料的氧还原反应(ORR)和氧析出反应(OER)动力学有关,同时放电产物Li_2O_2的宽带隙(4-5 eV)迫使其需要在高电位下才能分解,导致发生不期望的寄生反应,从而降低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能量效率。高效的催化剂对于
目的意义:本实验探讨针刺治疗肝肾阴虚证卵巢储备功能下降(Decreasing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的临床疗效,使用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通过观察DOR患者中医证候及基础卵泡
近年来,以可再生风能为电源的海水淡化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发展迅速。然而,非并网风电的电能供给并不稳定,如何与用能系统进行匹配是其应用的关键技术问题。坐落于江苏省
一直以来,“老有所养”这个民生问题都是人们密切关注的热点。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持续加深,老年人口呈迅猛增长态势,使我国养老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区养老服务逐渐走进了人们的视野,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最佳的养老选择。近年来,社区养老在我国广泛推广,但因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一些中小城市社区养老兴起时间短,经验不足,在许多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按照国际社会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