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公务用车及公务用车改革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我国现行公务用车制度源自前苏联所实行的实物供给制或配给制,是计划经济色彩非常浓厚的供给时代的产物,在战争年代和计划经济时代或许还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公车制度导致了资源浪费、公车私用和公车腐败等诸多现实问题,已成官场顽疾,被称为“马路上公开的腐败”,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反映强烈,为了解决公务用车配备、管理和使用中的问题,呼吁公务用车改革的声音不断高涨。从1994年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先后进行了公车改革试点,但20年来公车改革均未取得理想的效果。2014年7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改革方案》两个文件,标志着全国性的公务用车改革全面启动。 本文通过利弊两方面分析了对影响地方货币化公车改革的主要因素,并以金华市政府实施的公车改革为例,介绍了金华车改的主要做法,既肯定金华车改取得的成绩,也同时指出金华车改存在的问题,通过运用行政管理理论,对其进行原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 本文认为,金华车改取得的主要成绩有:缩减了车辆和司勤人员,节约了公车费用,改变了出行方式,提升了政府形象,建立新用车体系,保障了公务用车,设立单位公共交通费,实行定额补贴制度,车辆处置及人员安置阳光透明,个人交通补贴专款专用。但从实际情况看,存在的问题也非常明显,表现为:车贴标准设计不合理,出现逆向激励现象,单位公共交通费使用率不均,部分单位偏紧,混岗人员矛盾激烈,二次车改衔接问题。通过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深层次的原因:既得利益者的行政阻碍,公众参与边缘化,行政编制约束与组织结构混乱,财政制度不完善。为完善公车改革,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坚持公车改革的三原则,提出具体对策:强化车改组织领导,切实引入公众参与,合理制定标准,兼顾效率公平,加强监督管理,健全法律法规,完善配套制度,整合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