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86年党中央宣布全国普法开始至2015年,全国已完整实施了六个五年法制宣传教育规划,在宣传民主法制思想、宣传宪法和国家的基本法律、推进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30年的普法历程中,对农民工的普法教育成为普法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涌现出的一个新的社会群体,他们是推进城市经济发展、缩小城乡差距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法律意识淡薄,他们的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而且农民工犯罪率也居高不下。其中占农民工总数60%的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情况尤其显著。所以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必须做好新生代农民工的普法工作,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维护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自“五五普法”首次把农民工列为重点普法对象以来,对于农民工的普法教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但提出的对策建议多是从客观方面入手,侧重探讨如何通过外部力量对农民工进行普法。其实不论普法形式如何变化,最终的普法任务还是要归于普法语言的运用,而政府普法文件又是一切普法工作的最基本形式。但目前对于针对农民工普法语言本身的研究却几近空白。本研究主要从如何改进普法文本语言这一方面讨论了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法律认知的方法。首先分析了现行普法文本的语言特点,并结合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认知揭示现行普法文本普法效果不显著的原因。普法文本的普法效力即普法文本的语力,要想达到更好的普法效果,必须通过修改文本提高普法文本的语力。所以本论文在此假设下通过(1)人称指示语的巧妙运用;(2)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重新编排普法内容的顺序;(3)穿插案例分析解释重要法律条文这几种主要方法来提高普法文本的语力。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本论文采取了实证研究的方法,通过调查取样,选取了20名符合条件的新生代农民工作为被试,采用实验组控制组不等组实验的方法测试了普法文本改造前后的普法效力即农民工在文本改造前后的法律认知水平。为了保证实验的信度效度,正式实验前,对将近100名90后农民工进行了访谈,总结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认水平和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实验所用的测量工具。实验随机选取20名被试,并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首先让两组共同学习未经修改的普法文本并对其进行测试,然后让实验组学习修改过的普法文本,而对照组继续学习原文本,在一个月后重新测试两组的法律认知状况,并将四组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经过试验我们发现,实验组的法律认知不管是较之其本身前测还是较之控制组的后测都有明显的提高。而对照组前后测的法律认知水平差异不大。这就印证了我们的假设即通过对普法文本的语言进行改进可以提高农民工的法律认知。本文得出了提高普法文本的语力是提高农民工法律认知的方法之一的新见解,添加了心理学方法来提高文本语力的新内容,运用了实证研究的新方法,对于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法律认知,提高普法工作效力,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大的实践意义。希望能够引起普法工作人员对普法文本语言的重视,为普法工作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