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可靠性分析及故障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ie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汽车产销量的连年增长带动了汽车配件市场的繁荣,减振器因其复杂的结构和对汽车行驶平顺性、安全性的影响,无疑是整车中的关键部件。本文从双向作用筒式减振器的可靠性角度出发,旨在通过对减振器三种功能性故障失效数据的研究,得出减振器的失效率曲线,并对减振器的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减振器阀系和油液的三维模型,对其工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状态进行仿真,仿真结果对于减振器的优化设计和故障诊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在对减振器可靠性的研究中,经过拟合优度检验确定失效数据服从两参数威布尔分布,运用当量故障数计算公式将减振器故障数据进行整合,最终得出减振器当量故障的失效率曲线,确认减振器的失效属早期失效。运用故障树分析法对减振器的故障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引起阻尼力异常和异响的主要原因包括阀片振动、油液粘连、空化、空程冲击等。在流-固耦合理论的研究中,分别推导流体部分和结构体部分的控制方程,并分析了控制方程离散后的差分方程的解法。深入了解流-固耦合分析软件的工作原理,确定选用隐式算法中的Newmark方法求解本文中所涉及的非线性有限元问题。建立减振器阀系及工作缸内油液的四分之一模型,在流固耦合分析软件ADINA中对模型进行前处理,包括划分网格、确定边界条件、施加约束和初始条件。对于仿真中的难点,如接触的设置、非线性弹簧单元的定义、动网格设置等都进行了合理的处置,保证运算的顺利进行。对减振器工作过程中节流阀片的振动情况进行仿真,之后从可靠性的角度出发,比较两种不同阀片结构的优劣;从原理上验证了减振器工作过程中油液吸附作用的存在,油液吸附作用的影响在三维模型的仿真中得到了验证。从原理角度分析了减振器工作过程中空化现象及活塞空程的产生,随后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空化现象进行仿真,确定空化易产生部位,并根据仿真结果对活塞结构进行改进,改进后相同工况下空化现象有了显著减弱。结合一定工作频率下活塞空程的计算公式,得出减振器压缩行程初始阶段空程的大小。为了解活塞空程对减振器工作性能的影响,在ADINA中建立了气-液两相流与结构体的流-固耦合分析模型,分析结果验证了减振器空程畸变和空程冲击的存在。
其他文献
在使用滚动轴承的旋转机械中,大约有30%的机械故障是由于轴承失效所引起的,因此,保证轴承质量对提升我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将具有深远的意义。轴承行业要求轴承向“高寿命、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特别是要求发动机主轴轴承适应高速、高温、大载荷、长寿命状态下的工作,这就需要改进轴承结构、材料,提高轴承制造精度,以适应这种工况。本课题的攻克目标是:将发动机主轴轴承寿命由目前的600小时提高到900小时。结合轴承
本文以星村煤矿3307工作面回采巷道为研究背景,综合运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等多种研究方法,研究了软岩巷道采动影响下的围岩变形破坏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巷道围岩稳定性
随着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新能源汽车逐渐得到普及,其中城市电动公交车由于其运行工况和车辆整车重量比较大的原因,能量在制动时损失的更多,因此开发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