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与“应当”的关系——休谟问题的哲学溯源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lmi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理与自由,事实与价值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人们往往以为这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期望随着认识的不断加深,更加趋近意义与价值的世界,从而走上幸福之途。然而,这一理想却在现代以来的哲学与现实困境面前屡屡受挫,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便捷,但与此同时,价值相对主义和意义虚无主义却像魔咒一样纠缠着人们,对科技的误用与滥用所引发的道德与终极价值问题促使哲学要重新反省对待事实与价值的态度,上述状况的原因,实其质是以工具理性替代价值理性,以对事实的探究替代意义的拷问。其哲学上的根源是“是”与“应当”的分裂。“是”与“应当”原本就是分离的还是人为造成的分裂?如果是后者,是否有可能超越这种分裂呢?本文即是对这一问题的一种探索。  文章分三部分,分别以马尔库塞、休谟和希腊哲学为例,对休谟问题在现代哲学的影响以及生成原因进行剖析,最后上溯到希腊哲学考察“是”与“应当”的关系。  通过对休谟问题的哲学史追溯,我们看到“是”与“应当”的分裂并非在哲学的源头就是如此,相反的是,古希腊哲学大多主张“是”蕴含“应当”。休谟将二者区分的目的在于批判传统的理性主义道德论,强调在道德认识中,情感的作用。休谟的这一划界被现代哲学当作一个结论甚至是一个法则加以发挥,单一理性的思维方式助长了“是”与“应当”的分裂,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就是典型的例子。事实与价值的二元论导致当代人生活中人格的分裂与种种道德困境。超越单一理性之途,在于回归原初理性,回到“是”与“应当”相互结合的希腊源头,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结合,科学发现与意义探究齐头并进。
其他文献
自然主义美学是19世纪、20世纪初首先在美国兴起的美学思潮。自然主义美学者把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根本精神融入美学研究领域,认为美和审美现象都是一种自然现象。经验是自
不一样的初心与创始人rn2019年12月2日夜晚,深圳丽思卡尔顿酒店三楼会议厅灯火辉煌,人头攒动,一场主题为“新欣向荣、大中至正”别开生面的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中小板上市的答谢
期刊
2020年这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物业管理的一场大考,这给医院物业服务,带来哪些深刻的思考与启示?rn智慧科技和医疗改革的双重推手,催生了互联网医院的兴起、分级诊疗的普
期刊
本论文分别从“存在”和“存在者”的角度较全面地研究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对象性”原则的意义。前者揭示了“对象性”原则对感性之存在论的奠基意义,后者揭示了“对象性”原
近日,借着旭辉永升服务在杭州召开半年工作会的机会,在会议间隙,记者专访了旭辉永升服务的执行董事兼总裁周洪斌.rn当天的总结会从早上一直开到晚上.在会后晚餐的餐桌上,周洪
期刊
笛卡尔的上帝学说在其哲学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集中论述了笛卡尔的上帝学说及其影响。文章分为前言和三章。第一章和第二章论述了笛卡尔的上帝学说:直观上帝观念和论证
今年上半年港股物业管理板块走出逆势独立上涨的行情,尤其在国内经济下行且叠加疫情冲击的不利影响下实在难能可贵.其背后投资逻辑主要有两点:一是物业管理属于轻资产,拥有较
期刊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J.S.Bruner)早期主要置身于认知发展与心理学的理论研究,他凭借实验的科学精神对认知心理学理论的系统化和科学化做出了无人能及的贡献,他还引
本文设计的学情分析与管理可视化系统主要包括学情信息采集系统、学情信息预处理系统和学情信息分析和评价系统,该系统不仅能采集学情数据,还能根据这些数据作出智能评价,以